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杂谈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杂谈

更新时间:2024-04-28 04:17:49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看图作文〗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承载着文化知识传授,更担负着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弘扬的责任,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看图作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认为,教学时,必须耐心指导,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先确定中心,再围绕中心把图画内容详细记叙下来,我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时,就会注意紧扣画面,合理联想:

图画毕竟是一种平面,它包含不了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内容,这就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进行合理联想,如我教《北京亮起来了》,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上的内容,把自己的经历,所了解的生活中的有关事,补充到画面里去。长安街上,华灯高照,学生之所以能说出来,原自于平时的经历,通过无数个亮点,学生由衷认识到夜晚的北京城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来的,是紧扣画面分析得来的。环形路上,立交桥是什么样学生没有形象,可天边的彩虹大家都司空见惯。学生联想就是画面本身。此外,我们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时要善于由此及彼,代静为动,由形绘声,由表及里,前后引伸。合理联想是看图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决不是海阔天空遐想,既要紧扣画面,又要合情合理,既不脱离画面,又不离奇古怪。

〖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应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排练场,不是少数学生表演的小舞台。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年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北京亮起来了》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北京的夜景很美,你们是否可以介绍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自己拥有这样美丽的首都而自豪的感觉来。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怎样教课标教材〗

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内容简单,没有什么知识性的东西,教案更简单。然而教学内容深,学生学习难度大,教师操作更难。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还是从课题开始入手,教学生看到题目就想要了解什么,给自己提问,一定要把想知道的什么装在脑里(也就是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读了一遍后能否解决自己想的问题,或者又发现什么新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到题目会有很多问题。我这一年教的二年级6班的学生,跟着我板书课题,他们书空,然后就自觉地举手发问交流,随后就是各自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第一遍读得快的学生就会自觉学习生字,同桌,或前后的学生他们自己就找学习伙伴认读,教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尔后我用生字卡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只给个别学生正正音就行了,不用我教认生字。学生编字谜识字的兴趣最浓。比如,教学生合作学习,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我扮学生,示范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学情况。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这个班的合作学习不是作秀,而是货真价实的互相交流、讨论。我用亲身实践证明了老教师并不是老顽固,并不是转变不了教学观念和课堂角色,用实践给那种“老教师适应不了现在的教学,教不来今天的书,将被淘汰”的谬论一个有力地回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如,二年级学生从上册重视写话到下册写话只安排了两次内容。以二年级下册为例,我分析了教材、教研室考题写话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有关(或要引导学生养成哪些好的文化素养、人格素养),我就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写话提供范例:如教《北京亮起来了》,我觉得这课图文兼美,段落结构清晰。遂宁晚上也有很多地方亮起来了,我就叫学生去观察南北干道,摩尔春天、北京华联两个大型超市,街市花园、船山休闲广场、裕丰园、犀牛广场、渠河路、涪江三桥等等的夜景,然后仿《北京亮起来了》这一课的某一段或某几段,自己加题目进行写话练习。

〖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我们所教的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差劲,称他们为后进生或弱差生。他们基本上不大讨老师的喜欢。根据去年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有62%的教师不喜欢差生。这部分差生在老师的心目中没有地位,也常受到同学的奚落,他们自己也很自卑,家长也跟着抬不起头来。怎样扭转这一现象呢?我认为放大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掉自卑的心理,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我教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个孩子,他比其他同学小一岁,听讲不认真,作业经常不完成,考试成绩也不好,还经常迟到。他总是一脸的愁容,很难看到他快乐地跟同学做游戏。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他几乎一无是处。

在教课文《北京亮起来了》的时候,我在“亮”字的下面画了个小圆圈,说:亮是什么意思?谁能举个例子说说。很多同学都发了言。最后,他也犹豫地举起了手。我就让他发言。他说:晚上,月亮和星星亮了起来。哎呀,好呀,回答得还挺新颖。我大声地表扬了他,还让同学们给他鼓掌。我说,这个同学今天回答问题特别好,听讲也会很认真的。结果下面的课他听的非常专心。放学时我说,今天,我们班有个同学发言和听讲特别好,我想到明天,他写的作业一定会很认真。到了第二天交上作业来一看,他果然写的很认真。我马上又表扬了他,给他得了一朵小红花。以后,他有了长足的进步,脸上也有了笑容,也愿意跟同学一块做游戏了。从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来,后进生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少发现。一旦发现他们的优点或闪光点,就发大他们的优点或闪光点,让他们产生很强烈的努力赶上去的意愿和表现,抓住有利的时机,逐步地培养起他们的自信,这可能对他们的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将担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如果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强的自信,那么,他们长大后走上各行各业,就会是具有很强自信的建设者。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会是更自信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因此会更加强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还是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及时地发现总结心理教育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培养教育好孩子们,让孩子们能健康、快乐、自信地学习、生活,让自信伴随着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疏远引导〗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近来成了阅读教学课堂中的时尚用语。教师常以此语让学生自读课文,以体现教学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一位老师在执教《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和孩子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你们想怎么读这篇课文呢?

生:我想大声读。

生:我想有感情读。

生:我想和同桌一起有表情地读。

师:好,那么你们就根据你们的想法读一读课文吧。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强调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阅读的自主性,但两者的选择都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必须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初读阶段,不论学生想怎么读(如自由轻者读、默读、同桌互读),都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把课文读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精读阶段,不论学生“想怎么读”,都必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选择重点的内容,如重点段落、精彩语段、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行阅读。在读的方式的选择上根据目标有所侧重:需要细嚼慢品的应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想想体会情感;需要积累背诵的则可以让学生放声诵读或低吟默记;需要体验多种角色情感的,则可以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可表演读……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个别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读书方式,只要有助于阶段目标的达成,教师应结予鼓励和点拨引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既尊重了学生的“想怎么读”,又发挥了主导的“该怎么读”的作用,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合作投入、个个实践、形式活泼的省时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