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徜徉

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徜徉

更新时间:2024-04-26 14:31:59

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徜徉 ——《孤独之旅》课例分析

拱宸中学 张清清

《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小说,是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中的一个片段,讲述的是少年杜小康辍学后随父亲一起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子,经历了从开始的恐惧、孤独到暴风雨之夜找鸭子变得勇敢、坚强起来的故事。

说实话,当初看到这篇文章,觉得这有什么好上的呢,无非是以杜小康放鸭为线索,以成长为主题的一个故事。看了 徐赛儿 老师执教的《孤独之旅》的视频,收获良多。本节课教师共设计了谈“昨天的杜小康”导入、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谈“明天的杜小康”结束三个环节,结构清晰,课堂上精彩纷呈,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正如特级教师陈钟梁曾说过的:“语文课是美的,它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来,语文课要上得朴素、自然,向学生传递的是语言深处的美。”对这堂课,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这几个地方:

第一、精彩的课堂源自对文本的深刻把握和教师扎实的功底。 徐 老师的这堂课并没有用什么吸引人眼球的手段,没有过多的拓展延伸,也没有虚假的体验探究,而是从深挖文本入手,简简单单,却异常引人入胜。通过“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这一环节,使学生从陌生的自然环境和恐惧孤独的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中理解“孤独”的含义。整节课没有一分钟脱离文本,也没有机械地让学生谈成长,但相信上了这堂课,学生对成长的认识肯定会加深。从这堂课我们也可以看到 徐 老师扎实的功底,既体现在对曹文轩的作品熟悉程度上,也体现在简洁而深情的语言上,同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也为课堂增色不少。

第二、导入不落俗套,立竿见影。之所以说 徐 老师的导入不落俗套,是因为她的导入简简单单,既然是节选,就从介绍人物背景入手。老师说,学生听,摒弃了声光电,但却又出人意料的效果。的主人公是一个孩子,而且年龄与学生相仿,教师在导入时特意强调了这一点,自然拉近了学生与作品人物的距离,学生跟着教师的叙述,仿佛已经回到了那个油麻地的小村庄。

第三、注重语言的品味。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曹文轩的语言质朴、圣洁、富有美感,学生喜欢,也乐于朗读。 徐 老师的这堂课上十分注重对语言的品读,既有教师的范读,也有学生的齐读,个别读。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让学生体验杜小康成长过程中的孤独、恐惧、喜悦……在课堂上,学生的品读处处带给我们惊喜,如:“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这一句的品味,足见学生已经深入到杜小康的内心世界中去了。

第四、落实好核心问题与追问。在分析的时候, 徐 老师将课堂的重点定位于同走孤独之旅,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围绕这一过程设计了几个核心问题:他的离家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杜小康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在这部分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围绕这几个核心问题,又进行了恰到好处的追问,使课堂有深度而又不细碎。

除此之外, 徐 老师的课还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比如最后的电影片段的运用掀起了整堂课的高潮……但我想 徐 老师这堂课留给我最多的思考还是在于其深刻的文本意识,抛弃外在的形式,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反而是语文味最浓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