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新理念,新作业

新理念,新作业

更新时间:2024-04-26 17:46:36

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让作业设计“旧貌”换“新颜”,是每个教师关注的话题。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我觉得,设计语文作业,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现成作业,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更不能拘泥于重复抄写一些字词句段,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一些“体验”、“调查”、“操作”、“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一、“体验”性作业

学完《月光曲》这篇课文,学生们仍沉醉在《月光曲》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他们也仿佛来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倾听着海的呼唤,欣赏着迷人的月色。等同学们回过神来,我微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一首好听的乐曲能放飞我们的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你们还想体验一下那种美妙的感觉吗?”同学们兴致盎然,不约而同地说:“愿意!”于是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体验”性作业:选听一首你最喜欢的乐曲,然后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结果,同学们交上来的作业让我欣喜万分,他们写道:“听着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洁白的天鹅飞到湖边,他们一会儿在美丽的湖面上翩翩起舞,一会儿在清澈的湖水里嬉戏玩耍……”“雄壮激昂的《西班牙斗牛士》响起来了,我仿佛来到了激烈的西班牙斗牛场,一场精彩的斗牛比赛开始了。斗牛士迎着猛牛挥舞起大红绸,健壮的牛如一股旋风直冲过来,可是扑了个空,斗牛士一个凌空飞跃从牛背上跳了过去……”啊!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

二、“调查”性作业

课文中许多历史性的文章,只局限于一个故事,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还需要了解更多和本故事有关的背景,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教完《草船借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调查有关“三国”的内容。调查的项目有“三国人物”、“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三国故事”、“三国人物评说”等。调查的方式为可以去图书馆、上网等查资料,也可以请教周围的人等。然后汇总调查的结果,最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编成小报,公布于众。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了发展。

三、“操作”性作业

有些课文可以通过“操作”的形式安排作业。比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等游记类课文,我就布置学生根据游览的顺序画出旅游路线图,帮助理清课文脉络。学习《我们的教室》、《北京》等按方位顺序写的文章,我布置学生画一画方位图,理清文章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各写了些什么。学习《皮球浮上来了》、《乌鸦喝水》等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文章,我布置学生亲手做一做,验证课文所写的办法,体会其中的道理。还比如学完《乌塔》一文,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内容给乌塔设计一张名片。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了他们的手脑并用的能力。

四、“实践”性作业

语文不单纯是一门学科,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我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就“本市水源污染的情况怎样?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污染源有哪些?怎样减少水源污染?”等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实地考察,并撰写水域质量考察报告,在看、问、想、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当然,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有差异,接受能力也有差异,因此,我在布置作业时,会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要求,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总之,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理念,创新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路,就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使学生语文能力发生质的变化,取得真正的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