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一个坚定的叛逆者阅读附答案

一个坚定的叛逆者阅读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4 02:11:24

一个坚定的叛逆者

①大夫第在浏阳的市中心。浏阳人说,到浏阳,不可不到大夫第。因为大夫第不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更是戊戌变法第一烈士谭嗣同的故居。

②大夫第建于明朝末年,在谭嗣同父亲谭继洵担任湖北巡抚的时候,得以大规模扩建。因谭继洵地位显赫,当地人称之为“大夫第”。现存的建筑仅仅是原来的一小部分,但也有近八百平方米。今天,外面的街道已经是现代化的闹市,而一走进大夫第的大门,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历史时空。在雕梁画栋之中,在从天井射进来的丝丝柔和的阳光之中,还能不能寻觅到谭嗣同矫健的身影呢?

③其实,谭嗣同生前在大夫第居住的时间并不算长。他出生在北京,青少年时代大多陪伴父亲宦游在外。随着父亲任职地方的变化,他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回湖南老家几次,都是短暂的居住。但是,谭嗣同很喜欢这座老宅,他给自己的房间取名为“石菊影庐”。所谓“石菊”,也就是浏阳闻名全国的菊花石,因石头青灰如玉,有雪白的花瓣状似菊花,故名。谭嗣同的著作“旧学四种”之一便取名为《石菊影庐笔识》。他还喜欢使用菊花石制作的砚台,并写过多首砚铭,在友人之间唱和。菊花石的纯洁和坚硬,不正是谭嗣同自己品格的象征吗?

④虽然经过了百年风霜的洗礼,大夫第的精美与讲究依然让人叹为观止。每一扇门窗上面都有细腻的木雕,鱼儿像在水里游动,鸟儿像在空中飞翔。遥想当年的街道上,除去这家豪宅之外,大概一般都是低矮、阴暗、破败的民房。大夫第内的主人,位居一品,当然是冠冕堂皇;大夫第外的世界,民不聊生,饥寒交迫。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不算贪官,一生保守而谨慎,但官位到了那一级,制度自然会给予他这样的房产和其他一切物质利益。作为谭家公子的谭嗣同,为什么不安安稳稳地享有大夫第里的醇酒美人,而毅然选择“叛徒”的身份,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呢?

⑤有关心灵的奥秘,是难于言说的。谭嗣同曾经跟随父亲在陕西赈济灾民,在给老师欧阳中鹄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

见难民作种种状,悚然忆及去年家乡之灾。幸有人焉以维持之,不然,大乱一作,惨毒 当不止此。……又自念幸生丰厚,不被此苦,有何优劣,致尔悬绝?犹曰优游,颜之厚矣!遂复发大心:誓拯同类,极于力所可至。

⑥这里,谭嗣同隐然具有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在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苦难对比中产生严重的“不安”心理,从而开始反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我享有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吗?我应该承担的责任究竟有那些?这时候,一扇一扇的门次第打开了,光芒射得人睁不开眼睛。这也是一种“觉”和“悟”,与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的顿悟相似。谭嗣同推开了大夫第的窗户,也推开了自己心灵的窗户。有一种等待是上苍专门为自己设定的,人的命运便是欣喜地向它奔跑过去。

⑦漫步在大夫第内,徘徊在石菊影庐前,寝具、书桌和笔墨犹在,而主人早已离去。他与父亲的关系是微妙的,父亲忠于传统,忠于僵硬的专制秩序,却清楚地知道儿子惊世骇俗的才华和冰清玉洁的人格。谭嗣同虽然拒绝了父亲给他安排的平坦的仕途,却依然对父亲拥有那一份天生的血缘之爱。在他决定为失败的变法事业献身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父亲。他模仿父亲的口吻,写了一封痛斥自己“不忠不孝”的信件,借以让朝廷日后在清查家属时,不至于连累父亲。而父亲呢?在儿子遇难以后,谭继洵被从轻处罚,提前退休回到浏阳,回到大夫第。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说明谭继洵的内心是雪亮的:一天,谭嗣同的遗孀李闰因为想念死去的丈夫,禁不住在房中哭泣。谭继洵经过门外,听见哭声便止步劝说道:“媳妇不必悲伤,别看我是朝廷的一品大员,但我儿日后在青史上的地位,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倍呢!”

⑧阳光透过窗框,投射到青石板铺就的光滑的地面上,宛如顽童涂抹的小方格。多少人的脚步,沉重或者轻盈,在这块地板上走过。许多年前,一个坚定的叛逆者,走过长长的天井,鞋底带着天井里的青苔。

7.对第①②③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谭嗣同让故乡人感到自豪,表现了其价值追求在后世得到认同。

B.以浏阳城已成为现代化的闹市,反衬大夫第的寥落和备受冷遇。

C.谭嗣同命名房间和著作“石菊”,暗示其追求纯洁坚硬的品质。

D.由城到宅逐步聚焦,引出下文对大夫第内为何出“叛徒”的迫问。

8.分析第⑤段引用谭嗣同书信的作用。(4分)

9.第⑥段巧用修辞,语意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1O.请紧扣“微妙”一词,评析谭嗣同和他父亲的关系。(5分)

11.根据作品内容推断,最适合作为本文结尾的一句话是( )(3分)

A.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B.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C.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D.他走向了光明和自由。

参考答案:

【答案】

7.B

8.谭嗣同的书信表明因对国人苦难命运的同情,遂产生救民于苦难的志向。承接第④段末尾的疑问,并对此做出回答;为下文谭嗣同对于自己幸福与他人苦难的一系列反思做铺垫,将对大夫第的描述过渡到对谭嗣同心路的追寻。

9.谭嗣同面对现实产生了疑问,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现了谭嗣同内心的追问;在追问和反思中谭嗣同的眼睛睁开了,作者运用“门”“窗户”被打开以及“光芒”等比喻,并将其与“佛祖顿悟”作比较,强调这种觉悟对谭嗣同人生改变的巨大作用;觉醒后的谭嗣同,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

10.父亲忠于传统的专制秩序,却清楚地知道儿子惊世骇俗的才华和冰清玉洁的人格;谭嗣同虽然拒绝父亲安排的坦途,却对父亲拥有血缘之爱。

11.C

【解析】

7.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词语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临时生成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因而,要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把握它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然后再推断、确定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对文中重要概念要作词性分析,以确定答案表 述和试题要求理解的词语在结构性质上一致。题干要求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根据文本内容“今天,外面的街道已经是现代化的闹市,而一走进大夫第的大门,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迥然不同的历史时空。”“因为大夫第不仅是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建筑”可知,选项B“反衬大夫第的寥落和备受冷遇”不合文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注意手法的运用,语意推进“追问——觉悟——实践”“修辞运用”, 谭嗣同面对现实产生了疑问,作者用排比手法再现了谭嗣同内心的追问;在追问和反思中谭嗣同的眼睛睁开了,作者运用“门”“窗户”被打开以及“光芒”等比喻,并将其与“佛祖顿悟”作比较,强调这种觉悟对谭嗣同人生改变的巨大作用;觉醒后的谭嗣同,用生命实践了他的誓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丰富意蕴。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与做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 相通之处,首先读句子,圈出关键词,然后回归文章,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最后连缀成句。“评析谭嗣同和他父亲的关系”的体现,父子俩忠于不同的道义,但对彼此有较深的了解和认同;父子俩都不灭亲情,是大写的人。要点:父子相互了解认同/不灭亲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1.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做这种题型,必须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本题要求对“最适合作为本文结尾”进行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要立足文本,放回原文,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涵。由大夫第的“叛逆者”推知。选B得1分。A与上文语气不合,D主旨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