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绝妙好辞与牧童捉小狼 阅读答案

绝妙好辞与牧童捉小狼 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10:17:12

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齑(jī)臼(jiù):捣粉末的器具。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面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译文】魏武帝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随着。碑的背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魏武帝对杨修说:“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杨修回答说:“懂得。”魏武帝说:“你不要说,等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路,魏武帝才说:“我已经懂得了。”于是让杨修另外记录下他所理解的意思。杨修记道:“黄绢,是有色的丝,在字中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在字当中是一个‘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呀!”魏武帝也记下了这八个字的含义,与杨修所记相同,于是他感叹说:“我的才能比不上你,竟然发觉相差了三十里。”

【阅读训练】

1、解释:(1)过 (2)不 (3)行 (4)女子 (5)记

2、翻译:(1)卿未可言,待我思之。(2)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3、从文末曹操感叹自己的才能不如杨修,说明杨修是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牧童捉小狼

两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童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且号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童下视之,气已绝矣。

(节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文言知识】说“且”。“且”的义项较多,在句中一般作虚词用。当它作为连词的时候,一般有三个义项:表示并列,可译为“又”;表示递进,可译为“而且”;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文中的“且号且抓”应该表示并列,是又叫又抓的意思。

【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老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一看,小狼不见了,心里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又是扭小狼的脚,又是揪它的耳朵,故意让它哀号。老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着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欺负得小狼急促地哀号起来。老狼(听到了)停下(它的)嚎叫四周张望,才远远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离开这棵树奔跑向另一棵树下,(它)像刚才那样狂叫撕抓。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转身奔向第一棵树。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个不停,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断气了。

【阅读训练】

1、解释:(1)去 (2)故 (3)趋 (4)状

2、翻译:(1)入穴失子,意甚仓皇。(2)乃舍此趋彼,号抓如前状。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