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最后一发子弹 阅读答案

最后一发子弹 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00:47:11

最后一发子弹

奚同发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二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境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啦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他是有名的神枪手,不仅公安内部,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我们两人此时,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四次对天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七次鸣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神。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7.62毫米枪口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一字一顿清晰地说。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明显地全身打了一个激灵。

吴一枪手中的枪一动不动,铿锵锐利的声音顿时划破凝滞的空气传递开来。

歹徒紧盯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双手握紧那支沾着泥草晨露的手枪,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二声音依然洪亮、坚定而自信地穿透林子间。一位警察与一名逃犯共同演绎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以往的刑警生涯中,吴一枪曾遇到过各种情形,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昨夜他记住了歹徒慌乱中开枪的次数,可以准确地断定对方枪中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而自己却没了子弹。如此近的距离,就形成了一种空前的赌局,是赌就有赢有输,他赢得起,当然也输得起。没了后路的吴一枪特别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额头浸出一层亮闪闪的白色,一粒汗珠清晰地从鬓角先慢后加速度地滑过脸颊。

三!吴一枪在身后的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的一刹那,斩钉截铁大喝一声,就像刚才命令对方站住那样威严有力,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

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全身披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扣动扳机时,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反铐住对方的双手。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应。用手枪拨过来歹徒那沾着草屑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裂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吴一枪发现追捕的歹徒起身逃跑时,立即对天空鸣枪,并命令歹徒放下手中的抢,如果坚持不放,他就开枪射杀。

B.鸣枪示警后,歹徒虽然站住不动,但并没有把枪扔掉,而且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原因是他已经算到了吴一枪的枪里没有子弹了。

C.吴一枪面对歹徒的一系列表现,给歹徒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歹徒产生了自我怀疑。

D.歹徒虽然狡猾凶狠,但平时缺乏严格的射击训练和心理训练,以致于林子间的带状雾气就可以干扰他的射击精确度。

E.这篇小说叙述了刑警吴一枪智斗歹徒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双方对峙的场面,情节复杂,但环环相扣,十分吸引人。

2.小说首段所描写的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请简要概括吴一枪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

答:

4.小说结尾对歹徒死因的交代,有人认为是多余笔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

答:

【答案】

1.B、C

2.①为人物的出场设置特殊的情境;②为全文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③为后面的对峙场面做铺垫;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照应标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睿智老练;②自信;③镇定;④勇敢;⑤有悲悯之心;(每点两分,答出其中三点,并简要阐释理由,即可得分)

4.观点一:多余。理由:①前文细节描写已经表现出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②结尾不交代死因,能让读者自觉思考其死因,激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③总之,这样写和前文显得重复,降低小说的艺术品味。

观点二:不多余。理由:①交代死因,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②照应开头,虽然吴一枪枪里没有了子弹,但歹徒最终依然毙命,从而就从侧面烘托出主人翁的自信、镇定、睿智的形象。

【解析】

1.试题分析:A选项,吴一枪明知自己枪里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鸣枪的目的是为了开枪示警;D选项,影响射击精确度是因为歹徒内心恐惧;E选项,小说情节并不复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需要学生从原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因素和性格因素。比如,小说中吴一枪的枪里没有了子弹,但是为了抓住歹徒,就装作自己还有子弹,以此震慑歹徒。他显的轻松而镇定,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成就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想让这微笑永远留在自己的脸上。由此可以得知吴一枪睿智老练、自信、镇定等。其他方面不再一一赘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如果说是多余,前文已经表现出歹徒的极度恐惧,为歹徒被吓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如果结尾不交代死因,能让读者自觉思考其死因,激发读者阅读思考的兴趣;这样写和前文显得重复。如果说是不多余,交代死因,使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照应开头,从侧面烘托出主人翁的自信、镇定、睿智的形象。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