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一年级语文下《画家乡》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画家乡》教学设计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0 04:07:15

教学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美术课上,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主要是把握两个整体:

1.文章是一个整体:第一自然段由“我们在美术课上画自己的家乡”引出课文;第2、3、4自然段“通过三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自己家乡的美——山林、草原、海边”展现课文内容;第五自然段总结“画了许多画,感受家乡多美、祖国多美”的美好情感,从而构成一篇完整的课文。课文结构清晰:引出课文、并列展示、总结抒情。

2.家乡的美构成了祖国山河整体的美:三个并列的美丽家乡景象是“祖国多美”的其中一部分,且有不完整性,那正是给教师与学生开发的广阔空间--展示学生自己家乡的美,从而使祖国的美更加充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3.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第2、3、4自然段,了解3幅画的内容,体会文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和海边)景色的美丽;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学生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楚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故乡老家等。但不要出现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2.你想把自己美丽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1)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认真,发现错误帮他改正。

(2)读后标出自然段

3.检查反馈学生初读课文后的识字情况

(1)内容: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画笔 山峰 丛林 草原

屋前屋后 一望无际 又高又大

瀑布 码头 一艘艘装满货物的轮船 骑在马上赶着羊群

(词语要带音节,读词语中可了解山峰、丛林、瀑布等词的意思。)

(2)形式: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教师要有意识让学生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 谁 在做什么)

(二)读课文,感悟语言

1.观察彩图并读课文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1)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四幅彩图的联系。

(2)说一说:指出联系。

(3)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2.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认识第二个整体)

说明:第一自然段学生了解画家乡的事发生在美术课上就可以了。第二、三、四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第五自然段要知道我们画了许多自己家乡的画,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懂得家乡的美丽构成了祖国的美丽。

第二、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这也体现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自主习得能力培养之二)

(1)细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学生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顺序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

a.家乡在哪里--山林;

b.家乡怎么样--山峰高、瀑布美,到处都是树;

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小青在提篮采果子。)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丛林"等词语的意思。

(2)随学生的汇报指导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喜爱。

如:“她画的山峰是那么高,瀑布是那么美。”要读出家乡的山高水美的赞美感。

“屋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绿树。”要读出家乡树的高大及绿色的美。

“画中的小青正提着小竹篮,在丛林中采果子。”要读出小青置身于丛林中享受家乡的树林给她带来的快乐的情感。

(3)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可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也可让学生对画面的喜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第三自然段要结合图画、生活实际及想象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

出示投影片:(起到总结归纳课文2--4自然段的作用)(第2、3、4自然段采用对比读也可,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处理。)

3.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1)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2)想象中家乡的美丽景色

4.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赞美家乡、赞美祖国。

(三)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1.自读后指名读。

2.选择(2、3、4)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有能力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读8个生字,认识偏旁三撇。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家乡的美丽。

3.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什么样。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学会8个生字,认读8个生字,认识偏旁三撇。

教学难点:

掌握难字“望”等字的正确书写并会用“一望无际”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内容见一课时)

2.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二、记忆字形,学习运用,指导并练习书写

1.记忆字形 (体现自主性--有学生自主选择要记忆的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a.复习学过字:毛、示、采。

b.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已经学过认读字,为记忆做好准备。

有的字可自己学习:后、丛;有的字可让学生谈谈,例如

笔:形象识记法。(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的笔头是用毛做的。)部件识记法。

望:按结构(上下结构)记忆法。

2.学习运用:重在思路指导。

如:望 可在前--望见、望一望等; 可在后--愿望、远望、希望等; 可组成语--一望无际、望梅止渴等;可联系古诗--望庐山瀑布等。

关于“一望无际”造句指导:(本课的教学重点)

(1)读一读课文中的原句,想想在原句中的意思,体会用法。

(2)想一想生活中说什么事物是可用“一望无际”,旨在打开思路。(天空、大海、田野、沙漠等)

(3)指导说句子。

(4)指导书写格式。

(5)写后读一读。(目的是培养初步检查、修改习惯。)

三、指导书写(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下大力量为学生打好基础。)

以“望”为例

1.观察分析:观察结构上边左是“亡”,右是“月”。下半部是“王”,并且把上部托起来。

2.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照例子描一描,感受位置。

4.自己照范字写一写,加强体验。

5.同学互评或教师参与评价,提高认识。

6.自己独立书写。

需要重点指导的字有:笔、彩、前。

四、作业:(略)

课外拓展:

1.比一比再组词。

术( )采( )毛( )

木( )彩( )笔( )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月+( )=( )( )木+( )=( )( )

采+( )=( )( )毛+( )=( )( )

示+( )=( )( )口+( )=( )( )

示+( )=( )( )

3.抄写句子。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水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

一阵风吹过,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浪翻滚,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