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范例

《敬业与乐业》教学实录范例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14:43:25

一、简介作者,激兴趣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文字被人评价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他就是学贯中西的梁启超先生。1922年,梁启超先生来到中华职业学校,面对这些即将走向社会走上职业生涯的学生作了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敬业与乐业》。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篇精彩的演讲稿。

(板书:演讲稿)

二、预习检测,辨字词

师: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过,接下来,我们看看预习的成果——语言积累的情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个词。

(屏显:旁骛)

生1:旁骛(wù)

师:读得很准确。我们看,这个“骛”字的形旁是:马,它最初的意思真的和马,和马的奔跑有关,它的意思是:纵横奔驰。后来引申为:追求。那么,你能说说“旁骛”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吗?

生1:别的追求。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这个“鹜”字。它和前面那个“骛”字读音相同。你能不能推断出它的意思会和什么有关?

生2:和鸟有关。

师:对的,这个“鹜”指的就是野鸭。你判断的依据是?

生2:它的形旁是:鸟。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根据形旁来分辨字形和字义了。接着来看,请一位同学读这个词。

(屏显:强聒不舍)

生3:强(qiáng)聒不舍。

师:哦,你能不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生3:(读出课下注释)

师:根据课下注释解决问题,是个很好的办法。请把这个词的前半部分的意思再读一遍。

生3:过分啰嗦。

师:哦,那也就是说,我说的话其实听众并不想听,于是我就是反复啰嗦,目的是?

生3:强迫对方来听。

师:很好,那么请你再读一下这个词,注意,请根据意思,读准读音。

生3:强(qiǎng)聒不舍。

师:很好,请坐。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多音字的意思辨别多音字的读音了。我们共同体会汉字的造字之美。再来,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屏显: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再说一说它们的意思。

生4:引自《庄子·达生》,大意是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生5:引自《礼记·中庸》,大意是现在只做职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的事。

生6:引自《论语·雍也》,大意是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师:再次利用课下注释解决这个问题,很好。演讲稿中引用的都是中国古典经籍中的名言,足见先生受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之深,让我们带着对名言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些名句,体会中华传统文言之美。

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思路

师:好的,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好。现在请大家浏览课文,并找出以阐述“敬业”和“乐业”为主的段落。

生7:“敬业”部分是6、7两段。“乐业”部分是第8段。

师:是的,你找的很准。那么这两个部分的开头部分都有很明显的标志,你注意到了吗?

生7:是“第一要敬业”和“第二要乐业”。

(板书:敬业 乐业)

师:为什么要用这样直白的句式,放在这么明显的位置?不要忘记了这是一篇演讲稿,不是看的,是演讲者说,听众听的,因而,听众稍稍不注意就容易遗忘重要的信息。

生8:这样做是为了让吸引听众的注意,让听众听明白演讲者说的话。

师:“说的话”表述不准确,应该说是演讲者表达的观点。仅仅为了让听众听明白他的观点吗?

生8:还要信服他的观点。

师:是的,演讲者用显著的标志就是为了让听众理解并接受自己的观点。那么,“敬业”和“乐业”的位置可以调换吗?

生9:不可以。因为只有先“敬业”才能做到“乐业”,而做到“敬业”也是为了最终能够到达“乐业”。

师:说的很好。“敬业”是“乐业”的基础,而“乐业”是“敬业”更高层次的要求。演讲者清晰的思路被你领会的很清楚。那么就有问题了,文章的1--5段不就没有用,多余了吗?干脆删去吧。

生10:不能删。

师:为什么?你们来看,老师可以在板书的“敬业”与“乐业”之前还加一个(?)业呢?

生10:有业。

(板书:有业)

师:对。请你读一下文章的第2段。

生10读2段。

师:嗯,你最后读到“有业之必要”。什么叫“必要”?

生10:必须要有。

师:为什么“有业”对后面两部分来说必须要有?

生10:因为“有业”是前提。

师:是的。也就是说,演讲者先说前提是?

生齐答:有业

师:再讲基础是?

生齐答:敬业。

师:最后说最高层次是?

生齐答:乐业。

师:再说一次。前提是?

生齐答:有业。

师:基础是?

生齐答:敬业。

师:最高层次是?

生齐答:乐业。

师:很好,这样层层深入符合我们认知事理的过程,演讲者思路清晰的逐步推进正是为了让听众理解并接受他的观点啊。其实“有业”部分不仅对演讲者的观点来说是必要的,对演讲稿本身来说,也是必要的。请大家齐读第5段的最后一句。

生齐读。

师:这里还为我们明确的这篇演讲稿的什么信息?

生11:演讲对象和演讲目的。

师:归纳的好!那么第1段呢?能删吗?我们发现朗读时思考问题的好办法,请大家一起来读第1段。

生齐读。

师:如果将演讲者的观点浓缩为这一段中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是?

生12:我确信,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师:为什么强调“不二”?

生12:强调独一无二。

师:演讲者为什么在表达自己观点是要用“不二”这样的强有力的坚定的字眼?

生12:为了说服听众相信他的话。

师:表述不准确。

生12:为了听众能接受他的观点。

师:很好。请你读这句话,表现这种坚定的语气,说服听众。

生12读(重读“不二”)。

师:第1段不仅说了演讲者的观点,还告诉我们演讲的题目“敬业”和“乐业”分别出自儒门和道家的两句名言,看来第1段也不能删。请大家再次齐读这一段。

生齐读第1段。

四、重点精读,明道理

师:同学们理清了演讲者的思路,让我们再深入一点来读文章。请大家默读第6、7两段,选择以下一个角度进行品析。

(屏显:

1.层次之严密

2.方法之恰当

3.语言之有力)

师:你们可以说说这两段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讲解“敬业”的观点的,有没有运用什么好的方法,比如引用、举例等,或者能不能说说哪里体现演讲者用坚定有力的语言说服听众。同桌之间还可以商量商量。

(生讨论)

师:来看看有没有同学来谈谈第一个问题。

(生沉默)

师:请同学们先用笔在文中划下这两处语句。第一:“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第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同学们看这两处语句是先生在谈论“敬业”的哪两个方面?

生13:为什么该敬业和怎么做到敬业。

师:很好。那么在论述为什么敬业和怎么敬业这两个问题之前,论述的是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第6段的前面5行。

生13读第6段前5行。

师:能也用一个问句说说这是在论述敬业的哪一方面吗?

生13:什么是敬。

师:说的对。在论述“什么是敬”中,你认为最关键的词语是?

生13:“全副精力”,还有“一点不旁骛”。

师:哦。什么叫“一点不旁骛”?能不能用四字词语说说?

生13: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师:好。看来你理解了先生所说的“什么是敬”。请你再读一读这一部分。

生13读。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来说一说,演讲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三个层次呢?

生14:先说什么是,再说为什么,最后说怎么做,这样便于听众理解并接受演讲者“敬业”的观点。

师:是的,这样安排符合对事理的认知,思路清晰又层层逐进!好,我们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位同学发言?

生15:“主一无适便是敬”运用了引用名言的方法。

(板书:引用名言)

师:引用的谁的名言?

生15:朱子的话。

师:为什么引用他的名言呢?

生15:增强说服力。

师:梁启超先生担心面前的这些孩子们不能理解他的话,煞费苦心的引用这些名言,无外乎是为了让孩子们......

生15: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师:对!可是你请看,在引用名言之后紧接着有一句话,请读。

生15读。

师:这是在做什么?

生16:翻译前面的句子。

师:引用了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再翻译一遍?

生16:引用的名言,演讲者自己是懂的,但是他怕听的学生不懂。听不懂话就不能理解他的观点。

师:你已经理解了先生的情怀了。文段中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7:列举了事例。就是大总统和黄包车的事例。

(板书:列举事例)

师:列举这个事例,演讲者是为了讲解一个什么道理?

生17: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师:你看这里演讲者特意用了什么句式来引起听众的注意?

生17:双重否定句式,只是为了突出强调。

师:很好。其实这一部分,演讲者多次用这样坚定有力的词句表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老师找到的这几处。

(屏显:

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师: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生齐读。

师:大家看,这几句中反复出现了哪一个字?

生齐答:凡。

师:“凡”的意思是“所有的”。意味着什么?

生18:全部的,一点不遗漏的。

师:对,作为一个学者,为什么要用这样坚定的语气,这样有力的词语?

生18:他就是生怕学生会不理解不接受他的观点。

师:说得真好。梁先生用长者的阅历劝解眼前的学生们,背后是一颗期盼的心。请大家再次齐读这几句。

生齐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老师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段文字。

生19读第8段前半部分,其他同学听朗读。

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听懂了他刚才读的那段话吗?

生20:听懂了。

师:梁启超先生是大师,你怎么能不看文字,就听懂他说的话呢?

生20:里面有好多我们平时的口语,比较通俗易懂。

师:哦。那请你找出这样的依据来。

生20:比如“喊破喉咙”,“扯直耳朵”。这样可以拉近听众和演讲者之间的距离。

师:找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准确!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演讲目的一直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让学生们理解并接受他的观点。

五、诵读涵泳,品情怀

师:那么这背后蕴藏的是先生怎样深沉的情怀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深沉的情怀)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老师把最后一句做了点改动,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下。

(屏显: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我相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希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生21:不可以这样改动。“深信”改为了“相信”,就缺乏了“深深相信”意味。“盼望”是殷切的“希望”不仅仅是“希望”。感叹号是要突出语气。

师:对的,要突出演讲者的语气,一场演讲太短,他是多么迫切的希望,面前的孩子们能听懂能接受他的观点,走好以后的人生路,请你们带着这样一种殷殷的期盼,再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人类合理的生活”究竟是什么?

生22:要敬业即是责任心。

师:为什么先生要对这些学生谈责任心?

生22:因为他们是职业学校的学生,马上要有自己的职业。我们每个人有责任心了,社会才能和谐。

师:是的,这是先生在从社会、从国家的角度来谈观点。他还说到了“乐业即是趣味”,这些学生很快就要从业,很多往往是一辈子的事儿。

生22:所以找到乐趣很重要。

师:是的。让我们再来看最后一段。

(师范读最后一段)

师:先生最后谈到“人类的生活”,为什么不说“我们的生活”?

生23:“人类”就不分男女,不分年龄都是如此。

师:对的,还不分种族。人人都需要“敬业与乐业”。先生是有大情怀的人,他想用自己的思想改变社会,改变国家,改变人类,这样的改变就从先生眼前的这些孩子开始,请同学们再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先贤的文章为我们指明合理的生活,让他的思想照亮我们的心灵。课下请同学们圈画出文章中你最有感触的句子,然后读一读,甚至可以回家对你的爸爸妈妈背一背,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先生的语言、先生的思想传播出去!好,下课!

附: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演 有业

引用名言

讲 敬业

列举事例

稿 乐业

深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