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学反思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8 18:19:05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矛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出示盾的图片: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学写生字“矛、盾”。

(1)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提醒后认认真真看老师写这两个字,“矛”先写一个“给予”的“予”再加上一撇,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它就无法进攻了。“盾”字的外侧是两笔,先横撇,再竖撇。(师板书:矛盾)

(2)学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一写。

3、今天要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师板书课题字,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理解生活中的“集合”。举手的一起读集合,全班齐读。你在什么时候,听过集合这个词?课文中哪个词能表示它的意思?

3、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词语:手持 戳向

蜗牛 履带

坦克 雨点般

(1)指名领着同学读;

(2)去掉拼音开车读(横着、竖着开)

(3)理解词语,手持和戳向做动作理解。

坦克:出示视频介绍坦克的种类和作用。

过渡: 你在阅兵式上见过坦克吗?你觉得它们怎么样?课文中就写到了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三、潜心会文,品读词句

(一)学习坦克的大显神威

1.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你从哪些语句见识到坦克的大显神威,用横线画出。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师出示: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欣赏坦克作战视频。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德国兵哇哇大叫些什么?

(3)感悟后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读出坦克的神、读出坦克的威。

(4)师引读:德国兵吓得

德国兵吓得

德国兵吓得

3.再读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二)坦克发明过程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想起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指名说。

1、 自由读,发明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想法?

2、 指名回答,师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4)如雨点般刺来,刺的速度?老师也带来一个句子,你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雨点吗?(快速指生读雨点般)是啊,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你能用如。。。般让这些句子更生动具体吗?(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读。

(5)师生表演。生以书当盾,师以铅笔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6)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7)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3、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2)现在发明家就钻在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又一次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 4、(师出示铁屋子)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

(1)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出示: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a.给固然换一换词。(虽然)

b.呆在铁屋子里,自卫有了,但是什么没有呢?

c. 发明家又一次对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质疑。朗读。

(2)他想到了什么解决的办法?

A、矛字加了什么符号?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什么意思?(枪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

B、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你们看,这长长的一横也是一种标点符号,较破折号,在这里是想说明这个矛是指--,我们读的时候在这里要稍微停顿。(齐读)

(3)出示:可是,这样固然————————。

A、你能当当发明家,提出疑问吗?

B、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理解履带。(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在紧张危急的关头,他想,可是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 。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四、悟理拓展

1.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3.你受到什么启发?

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类似矛+盾的发明呢?

总结:这节课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取长补短显神威 强强联手走天下

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人生智慧。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如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强强联手等。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1、抄写本课好词好句。

2、想一个集合的办法,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把想法写在本子上,说给老师和伙伴听。

3、阅读《发明家的故事》、《爱迪生》等书籍,并摘录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合二为一

长处

集于一身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本堂课我在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入手,引出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图片展示),同时进行了读写。在初读后把课文归纳成一句话,以“矛盾,坦克之间的关系”为题进入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第五段,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大显神威”读出坦克的威力。接着紧紧围绕“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学习1—4自然段。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反思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反思二: 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反思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不足之处:第一,朗读的评价显得有些单一,应该更加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多注意。第二,在“大显神威”这个词语被学生说出来时,没有及时的相机板书,如果板书了会更加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