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一)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一)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03:25:30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一)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树喻人的哲理性文章,南宫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引领,课如人,展示了她的教学艺术。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在原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质疑、朗读、感悟中,逐步走向运用。这就是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是学语文与用语文的统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

1、以质疑存疑为导入,开启思维。原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提出“第一次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对课文内容有过什么猜测?”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欲望,也给他们更多的探究空间。

2、以合作探究为手段,感悟文本。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种树人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奇特的种树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原老师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利用表格“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作者的疑惑,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去读文,去生疑,去发现。同时模拟对话情境“假如你是种树人的创设”,加深感悟。

3、以领悟写法为延伸,实践运用。“不确定”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原老师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既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理解内容、感悟生活。重点放在了“借物喻人”写法的学习运用上。“小练笔”以填空的形式当堂进行练习,给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这既是对前面写法的迁移实践,又为课后提高难度的练笔做了铺垫。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一)由本站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本站,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更多内容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