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新发现的郁达夫墨宝和佚诗

新发现的郁达夫墨宝和佚诗

更新时间:2024-03-29 15:32:58

郁达夫以作家和诗人闻名于世。他的书法艺术也颇具功力,自成一格,因而,在他殉难半个多世纪之后,其墨宝已成为文物。1996年,为纪念郁达夫诞辰100周年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由蒋增福、郁峻峰编的装帧古朴的红装书《郁达夫手迹》,受到读者、研究者和收藏者的热烈欢迎。但是,郁达夫墨宝还有不少散佚于民间。尤其修复注意的是,在这些墨宝中,有些是郁达夫把自己的诗作书赠友人的。这些诗,有的曾地报刊上公开披露,已收入其文集,有的诗则尚未公开发表,未收入其文集,属佚诗。

今年6月11日,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负责人李厚威先生打电话告诉笔者一个信息,他因鉴赏林则徐等名人书画,在福州群众路陈捷先生家看到一幅郁达夫墨宝(长1.5米,宽0.6米),写的是一首诗,建议笔者考证,此诗如果是郁达夫佚诗,应该介绍给读者。经联系,笔者亲睹了这诗幅,并承蒙陈捷先生惠赠这诗幅的照片,现按原文转录如下:

十日钱江水急流,

满天梅雨压杭州。

怪来丝米盘盘贱,

我替耕夫织女愁。

癸酉夏居杭十日,梅雨连朝

(诗中标点由笔者点断)

下面落款是:郁达夫,并钤有两方印章:“郁达夫”(阳文)(1)“家在富春江上”(阳文)(2)。但是,上款不知何故全缺,是否被人有意地控去,然后补好重新裱褙?因为整个诗幅纸质已发黄,而上款被挖补上的纸呈白色,两者纸绝截住然不同。不论出于什么动机而挖去上款都破坏了这诗幅的完整性。总之,笔者感到惋惜!

据陈捷先生说,他从厦门购买来就是这样的,因而无法知道郁达夫是书赠何人的?这可说是一件憾事。同时,由于上款已缺,也给鉴别这首诗增加了难度。笔者根据多年来考证郁达夫佚作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分析。

“癸酉夏”,就是1933年夏。据《郁达夫年谱》(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郁达夫是在1933年4月25日(阴历四月初一),在春雨潇潇中与王映霞携子郁飞、郁云从上海移家至杭州大学路场官弄寓所的。5月4日发表散文《移家琐记》以记其事。文中提到从上海出发时“窗外下来蒙蒙的时雨”,到杭州后“向晚雨歇”,马路上“满涨着淤泥”。诗幅中题为“癸酉夏居杭十日,梅雨连朝”,推算起来,时间正好是梅雨季节。

如上所述,这首诗,首先,从诗题中的时间、气候与郁达夫在杭州的时间、气候相吻合。其次,从诗中所表现的对“耕夫织女”的同情来看,与郁达夫在《移家琐记》中所流露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当时的旧中国,连绵梅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困难,郁达夫在此文中曾提及“四周一看,萧条复萧条,中国的农村果然夏产了……”第三,此后,郁达夫写过主题、风格相类似的诗,例如,他在1935年的《梅雨日记》内记述自己写的诗(《沪杭车窗即景》),也是同情“乡村五月苦生涯”的。笔者认为,虽然此诗幅上款已缺,仍可研究此诗是胡达夫的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诗全编》(1989年1月)和《郁达夫全集》(1992年12月)未收此诗,中日两国分别出版过的《郁达夫研究资料》、《郁达夫资料》亦均未收此诗篇目,因此,这是新发现的郁达夫佚诗。郁达夫移家杭州后,于1936年春到福州游览,并被委任为省政府参议,因而在福州生活了两年多时间。他平易近人,毫无大作家或当官者的架子,寓居福州青年会四楼时,往访者络绎不绝,有求其赐墨宝者,他莫不欣然挥毫。由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这些墨宝能保存下来数已不多。笔者衷心希望凡收藏郁达夫墨宝者,能加以珍视,保持其完整,并请留意,其中还可能有郁达夫佚作!

1998年初冬于福州

注释:

(1)经核对,这方印与郁达夫为《浙江风景线》题词(载《郁达夫手迹》第30页)所钤的姓名章相同。

(2)据《家在富春江上·前言》(1985年8月),郁达夫自东渡日本后,就刻备了一枚书画章,曰:“家在富春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