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鸿门宴》说课设计

《鸿门宴》说课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5 01:12:17

一.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语文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的心血之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文言文应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现象(实词,虚词,句式等),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鸿门宴》一文文言现象较多,且学生较易理解与掌握,历来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颇受重视的文章之一,同时本文人物众多,形态迥异,栩栩如生,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内涵丰富,耐人咀嚼,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具有典范性的文章之一。我把《鸿门宴》设计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在介绍背景、作家及作品的前提下,重在让学生读懂课文,第二课时则重在掌握常见文言现象,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第三课时则重点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今天我说的是第三课时的设计。

二.学情分析

文言文年代久远,高一的学生虽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也颇感兴趣,但对一些文言观察还感陌生,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教学中夯实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淀,对提升学生的精神品味,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深入涵咏品味文本,使学生身临历史情境,直入文本深处,与人物产生灵魂的感染与共鸣,在更深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文言文,自发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

根据课标的要求,本教材的特点及学生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细节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欣赏项羽的人格魅力,了解性格对命运的影响,多元评价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用历史的观点和现代的眼光去评价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的品读,人物形象的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能够透过人物的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等特征,认识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

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义”的精髓

(课标提出: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作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非常值得引导学生去探索。)

五.说教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从本课程的目标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决定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照。

“目标导学”即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分组归纳和小组讨论交流等。

“迁移创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六.说学法

本课主人公项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形象,也是历来有争议的人物,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本课将采用讨论式学习法,让学生立足文本,从不同的视角见仁见智,对主人公给予政治、历史、文学及心理学等等多元的评价。同时,根据高一学生的古文素养情况,为了培养他们古文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真正“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积累,自主整合,和自主提高

七.教学程序设计

(一)诗歌导入,创设情境。

认知结构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投影显示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以诗激趣,创设情境。同时播放歌曲《霸王别姬》,让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体会一位末路英雄的无奈和悲哀,酝酿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张本。

(二)、分析人物,感受形象

布鲁纳强调内在的动机: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要形成学生的能力动机,使学生有一种寻求才能的内驱力,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

1、品读语言,把握形象

设置问题:请你从第二部分选出最能体现项羽性格的语言,并简要赏析。

示例参考:

项羽: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壮士!——赐之卮酒

(“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精彩的人物语言是鸿门宴的一大看点)

2 、抓住矛盾,感受形象

设置问题:

(1)范增举玦 ,项羽默然不应。揣摩项羽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一段心理独白。 (要求符合人物心理,符合人物性格。)

(2)鸿门宴上杀刘邦不费吹灰之力,但项羽依然选择了不,有人说这是他的君子之度,也有人说是妇人之仁,你怎样看呢?(学生发表见解,老师适时小结。)

(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借此启迪学生多样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

3 、结合他人评论,谈谈看法

投影展示古人今人对项羽的评价,请学生联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三个步骤抓住人物语言、矛盾冲突,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地解读人物性格,拓宽思路,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分析鉴赏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发掘内涵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提倡要弘扬学生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阅读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设置问题:项羽自刎乌江时,仰天长叹:“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盖世英雄为什么走上了末路?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思考。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交流小结。)

可能出现的观点:

(1)领导者的性格特点

(2)集团成员的合作精神

(3)用人策略

(拓宽认知范围,构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培养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拓展延伸,灵魂洗礼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分析和运用,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重视创造性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置问题: 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是丰富的,民族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浩然正气,他已成为千年中国的生命之脉,代代相传。项羽的心无城府、坦率耿直正表明了他粗犷豪放、正气率真的一面,却成了悲剧性的性格,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矛盾。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投影展示有关资料:

民族精神崇尚浩然正气,正道直行。 “君子坦荡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崇尚坚定的情操。有忠于故国,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杖汉节牧羊北海的苏武;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们重道义,讲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追求独立的人格。

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以身示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学生讨论、交流

(讨论分析,可引导学生争论。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比如纵观项羽的作为是否算是中华民族传统意义上的“义”,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是一种宝贵品质,应予鼓励。)

八.小结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家奥苏泊尔认为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教师的小结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在更深更广的层次上理解文本的意义,感悟人生的内涵。

教师小结:无论做人的信条还是治国的方略,中华民族对“义”有着特别的信仰。义是一腔热血,义是肝胆相照,义是舍生忘死,义是光耀磊落。然而空有一腔义胆就成了悲剧,项羽留给我们的则是乌江畔那高大凄美的背影。我们需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一身正气,坦荡浩然,然而这种义只有与时代的价值取向,时代所赋予的机遇、挑战,个人的综合素养完美地结合,生命才更加绚烂。

九.课后作业

教学的发展性应该是课堂与课外的结合,既在课堂上学到了新的知识,巩固复习了旧知识,又能在一定的兴趣的驱动下有意识的培养更高的能力,发展性教学的教学效果是不会因为这篇课文的教完而戛然而止,而应该有一个延续性,也就是把他们在这篇课文所学到的知识,能力乃至感悟到的情感用到下一篇课文乃至学习生活中解决一点实际问题。因此我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写一篇文章。

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余进行探究,尝试写成文章。

• 谈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 如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

• 《鸿门宴》人物的说话艺术

• 谈“小不忍则乱大谋”

• 假如项羽鸿门杀了刘邦

• 如果项羽东渡乌江

• 最后的项羽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重新审视民族道德中的传统元素,丰富认知,提高素养。课余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备课、授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设计能精当的突出教学重点,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

鸿门宴 司马迁

项羽

性格特点 刻划手法 作者评价 他人评述 项羽感慨

悲剧英雄 不善用人 刚愎自用 固执已见

后人认识 王安石

杜 牧

李清照

毛泽东

(简洁易懂,一目了然,注重板书的简练性,条理性,精粹性原则,注重文本与课外延伸相结合)

十.评价与反思

1 .注重方法传授,培养自学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先示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有法可依。提供话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思考、探究,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合理的延伸。

2 .构筑开放的课堂。

首先是材料来源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或查阅图书或借助网络,搜寻必要的信息:有关描写项羽的诗词,对项羽的评价等。

其次是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如:如何看待项羽不杀刘邦一事,项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只须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第三是探究性学习选题的开放性,学生可依照兴趣自主选择探究方向,既体现了个性化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问题与不足。

课堂的容量是否太大,开放的课堂对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多元思维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否脱离高一学生的实际。同时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观点,准备还显不够。比如学生可能会举巨鹿之战,垓下之围等例,教师预设不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