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5 12:53:3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过”、“更”、“远”、“舍”等实词及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 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及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与无知,培养学生诚信、宽容、惜时、知错能改等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及难点:1、 “文”、“过”、“更”、“远”、“舍” 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孔子的生存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教学方法: 品读、讨论、分类、联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大家对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孔子既是伟大的教育家,又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教育弟子的不少言论都体现了深刻的生存智慧,充满了启示意义。下面就让我们继续品读这些人生格言,进一步感悟孔子深邃的思想吧。

二、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1)学生个别读,纠正读错的字音;(2)全班齐读,整体感知。

2、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活用及通假字,扫除阅读障碍。

知,通“智”,聪明。 女,通“汝”,你 。

无,通“毋”,不要。 食,通“蚀”,亏耗,损失。

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②足食,足兵(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③人能弘道(弘,扩大,光大,形容词用作动词。)

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通假字学生较容易找出,活用是难点,教师应作必要的指导。

3、学生结合注解自译,疏通文意。教师对个别难理解处进行点拨、指导,如第二则、第十一则及第九、十二则的关键字词“而”、“舍”等。

三、内容探讨。

1、要求学生给十二则论语分类,说说它们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孔子的人生智慧。

提示:可分为三类:求学、为政、做人。也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2、分组讨论。每组自选几则进行讨论,谈谈其中包涵的道理及给你的启示。弄清下列问题:

①孔子如何阐述求学的态度?

②如何面对过错?

③如何加强自身修养?

④如何待人处世?

⑤如何阐述为政之道?

3、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一)关于做学问,孔子主要阐述了三点:要实事求是,正视无知;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要惜时,自强不息,进学不已。

(二)关于对待错误,孔子的观点是:要勇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关于为政之道,孔子主要阐述了两点:一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因小失大;二要取信于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四)关于做人处世,孔子认为要加强自身修养;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诚信,诚信为做人立世之本。

四、拓展延伸。

联系历史和现实,谈谈这几则论语给你的启示。

1、学生自由发言,既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谈,也可以谈历史经验和教训。

2、教师归纳、总结。

启示一:学海无涯,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知识的更新层出不穷,一个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我们每个人都要敢于正视自己的无知,虚心向学,绝不能弄虚作假,不懂装懂。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大胆创新。一个不懂得思考的人是不可能有创新的,而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当今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人才。

启示二: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缺点,都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错误、掩饰错误,由小错发展成大错,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危害他人,危害社会。

启示三:创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我做起,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离不开宽容、诚信。对自己严格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可以减少或消除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启示四: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学习如此,做事如此,治国也如此。欲速则不达,我们国家有许多这方面的教训。如大跃进;如改革开放初期只顾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

总之,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他对社会人生诸多问题的深刻认识,充满了启示意义。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背诵1、3、6、7、8、9、11、12则。

2、归纳、整理“而”的意义和用法。

3、诚信,惜时,正视错误,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人们谈论较多的话题,试从中选择一个谈谈自己的见解,写成一篇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附:板书

知之为知之 1、 求学:正视无知、勤于思考、自强不息

2、 做人:知错能改、宽恕、诚信、有气节

不知为不知 3、 为政: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失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