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

更新时间:2024-03-29 07:37:16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西部建设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风火山隧道贯通建设的奇迹的事迹。这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是以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并分析了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一起来看一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本站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听了周亮老师的执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感受颇深,特作简评。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难点是修建风火山隧道中的施工困难及科技攻关的方法。

听周亮老师的执教,他扎实的语言功底,大气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节课中,周老师再一次践行了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把握文本的关键性内容,真实有效上语文课”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发挥关键性内容的关键性作用,“一咏三叹”中层层深入,螺旋上升。

这一堂课,周老师引领孩子们自主感悟,品味语言,认识文本的价值。他既上出了略读课文的特色——粗中有细,略中有精,又上出了略读课文的语文味。而这特色和语文味就体现在教师能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内容进行语言实践,凸显了语文教学的本色,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周老师敏锐地抓住了“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这句关键性的句子。重点抓住“拦路虎的巨大”和“建设者如何让拦路虎一次次低下高傲的头”做足了文章,引领孩子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想象,并借助多媒体真真切切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天路”修成的艰辛和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周老师采取了许多的策略,让这文本的关键性内容发挥出关键作用。

1、教材结构和教学环节设计上。围绕关键性内容,层层深入,呈现螺旋上升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周老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将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有效地进行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如第一层次的阅读是对课文全文内容的提纲挈领式地把握,由问题“青藏铁路的建设者遇到了哪些困难?”引领,让学生第一次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畅谈阅读收获。第二层面是对课文重点片段的深入研读。紧紧抓住关键性内容“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进行。第三层面是读写结合,情感的整体飞跃。让学生写写眼前出现的景象,在加深理解的同时,自然释放情感。周老师就这样在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层层深入的语言训练中促进了学生感悟的生成,实现了作者、老师、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的共鸣。

2、授学生以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循法而学。略读教学不是简单的略读,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1)抓住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的言语形式感悟。周老师在引导学生找到文本的关键性内容“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之后,从一句简单的问话:“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入手,引导孩子抓住“拦路虎”、“巨大”这两个关键的言语形式,来感悟攻克风火山的难度。在接下来的教学重点“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只拦路虎的巨大”中,让孩子们循法而学,引导孩子们从文本重点段落5——9自然段中找到重点句子,并从重点句子的关键言语形式中,层层感悟“拦路虎的巨大”。如抓住“狰狞”“下马威”来引导学生感受多年冻土这个巨大的困难,从抓住“终于、逞凶一时、反复、制服”等词感悟建设者的艰辛努力;在感悟天气恶劣和极度缺氧这两大困难时,也是如此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语形式进行引导感悟。

(2)采用的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达成对关键性内容的理解感悟。如指名读、齐读、引读等,并且在一次次回读文本的关键性句子“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让学生在“一咏三叹”中边读边思,既读出了内涵,又读出了外蕴;既陶冶了情感,又启迪了心智。

(3)以气势磅礴的,排比式的问话,层层感悟中理解关键言语形式。如“建设者没有料到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内涵的同时在自然而然中理解了“始料不及”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样对“杯水车薪” 的理解也是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没有一点雕琢意味地达成了。

在课堂的尾声,当听到孩子们的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神奇的路,艰辛的路……以及对铁路建设者们由衷地敬佩地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围绕关“键性内容发挥关键性作用”这个教学理念上的实践中,所达成的教学效果确实是比较成功的。

二、以情感为纽带,真实中上语文课。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说过:“教学若要成功,需要以情感为纽带。”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才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上课开始,学生的情感一般处于静止的“零点”状态,理解了学生的这种学习需要,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法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向课文的情感靠拢,缩小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距离。

本堂课的导入,周亮老师以一系列美丽的图片:蓝蓝的天空、洁白的浮云、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苍茫的雪山、雄伟的布达拉宫……以及一曲带有藏族音乐元素,婉转而深情的《天路》,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抓住学生的注意点,把学生带入到雪域高原,感染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入情入境,为学习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而本课的结尾处,同样还是以图片和背景音乐同时推出的方式,将孩子对文本理解感悟的情感推至高潮。

而周老师在本堂课中的过渡语言,热情、激情、自然、顺势而导,较为巧妙,如……更是自始至终带动着学生的情感。

教学永远是缺憾的艺术。收获之中有些许的困惑,斗胆在此一提,让我们共同商讨。在围绕关键性内容发挥关键性作用,凸现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是否该丢掉质疑?质疑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法和能力。这次的课堂,似乎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们没有提供质疑的平台。教师稳扎稳打,所有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引领之中还有“牵”的痕迹。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每位老师在解读教材、安排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在感受周老师教学收获的同时,我也在思考:如果在本课中, 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作为教学的关键性句子,我将实施哪些策略让这个关键性内容发挥关键性作用?最终的效果不知道又会如何?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今天小编推荐的这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评课,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您的补充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