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6 22:38:19

下面这篇《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设计,是我在教这篇文章的时候,意识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而写的。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下,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2. 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3. 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材料的详略安排。

2. 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

1.首位呼应的句子。

2.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3.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掌握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培养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

2. 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介绍雕塑大师罗丹有关情况。图片部分由老师用课件展示。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外,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这位难得的“导游”一起走进罗丹的生活。

二、教师简介作者

大凡热爱生命,最后又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的作家和诗人,都值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茨威格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在写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旷世杰作后,却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最后在悲观绝望中携妻双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茨威格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刻画各种细腻多姿的女性,因为他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篇,高尔基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他。听说,最近有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导演争相把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茨威格的名字又将再度热起来了。

三、基本积累

1. 读准音:

zhēng ráo pì wú

症结 饶舌 媲美 魁梧

rán cù huáng chén

白髯 蹙眉 惊惶 热忱

2. 写对字:

kǎi chì jiàn lì

(慨)叹 (炽)热 关(键) 激(励)

nǎo jiàn guàn chá

苦(恼) (健)壮 (贯)注 (察)觉

3. 解准词:

症结: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比喻事情弄到坏或不能解决的关键。

慨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淳朴:诚实朴素。 惊惶:惊慌。

畅谈:痛快尽情。 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饶舌:唠叨;多嘴。 参悟:探究并领会。

热忱:热情。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四、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全文。

1.首先拎出课文的关键段落

点拨:① 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

②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

③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

④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

⑤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详略?

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学生齐读11——16小节,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① 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② 他是如何发现塑像的毛病的?

③ 教师表演“审视”动作,提醒学生揣摩词句。

④ 作者是如何刻画进入创作状态的罗丹的?请选择一项点评,分析它们的艺术表现力。

⑤ 在句子“还有哪里……还有哪里……”处中,你能根据上下文意思适当补充出来吗?

⑥ 罗丹对于自己的作品有怎样的感情?他对雕塑工作又有怎样的感情?从何处能看出来?

3、谈感受,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跳读课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作者第一次拜访罗丹时有什么感觉?这次拜访又经过了哪些心理历程?

②“以人为镜,可正衣冠”,面对罗丹这面“镜子”,他找到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症结”了吗?文章哪句话与之呼应?

③仿写训练,请为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

感动是一种崇高的养分,茨威格有感于罗丹的全神贯注而努力进取;张海迪有感于保尔的勇敢坚强而身残志坚;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分析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2. 首位呼应的句子。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3.分析、体会描写人物句子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研读课文

1.课文的第1,2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一部分有何作用?

这部分内容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一是作者的“症结”是什么,二是那位伟大的人究竟是谁,三是“伟大的启示”是什么?从而开启了下文。

2.作者是怎样刻画罗丹这位艺术大师的形象的?

人物描写:从神态、动作、语言,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

1. 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

例句分析:“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 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3.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作者对罗丹工作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在作者眼里罗丹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大师。在生活中十分朴实,对待工作则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聚精会神到了忘我的境界。

4.作者通过观察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哪些启示?

“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松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诀。”

5.如果请你给课文加一个标题,你会选择下面三个标题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1) 与罗丹的会面(2)成功的秘诀(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我会选择(2)“成功的秘诀”和(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因为(1)“与罗丹的会面”,只是突出了作者和名人罗丹的两次会面,但这两次会面虽然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却并不是文章的主题所在。这篇文章主要通过作者与罗丹的会面,领悟到了对作者具有重要启发的人生哲理,即聚集会神地工作乃是成功的秘诀,因此选择(2)“成功的秘诀”或(3)“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更能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

6。深入探求

从表达方式上看,全文的结尾这部分以议论为主,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两个字——专心。通过对艺术家罗丹的精神品质的描绘,揭示出一切艺术与伟业成功的奥秘在于专心,也就是说要做好一件事就要把一切精力和意志贯注在一件事上。结尾呼应开头,启迪读者。

总结写作特点:

1. 对人物进行刻画,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 画龙点睛的议论,揭示中心。

关于记叙文中的议论

本文的第三部分,写由第二次与罗丹会面得到的启示,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专心”两个字。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但常常辅之以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事物的思考,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作者不直接对所写事物发表议论,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总之,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作业布置:

花草树木,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 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