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 知识扩展 > 中考语文试题权威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权威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19 16:42:4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为12()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n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4分)

1.用涛文原句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诗经?秦风》)

(2)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3)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夜泊秦准近洒家。(杜牧《泊秦淮))

(5)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9)孔子说:“ , 。”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1)在水一方(2)长河落日圆(3)忽如一夜春风来(4)烟笼寒水月笼沙

(5)柳暗花明又一村 (6)似曾相识燕归来 (7)小桥流水人家 (8)草色入帘青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诗文背诵与默写水平,前八个小题为古诗文语句的上下句对接,只要把古诗文背过,字写对即可。最后一个小题为理解型默写,要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学习与思考”,审清题意即可确定答案。总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

2.下列黑体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干涸——禁锢 鳞次栉比——不拘小节

B.祈祷——莱畦 惟妙惟肖——悄无声息

C.迸射——骈进 恪尽职守——刻不容缓

D.伫立——贮蓄 鲜为人知——显而易见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此题为字音考查题,出现的字音字形都较为常见,只要平时有足够的积累。难度是不大的。可以用排除法,A中的两项读音各不相同 hé gù zhìjié ,B中的第二项分别读 xiào qiǎo , C中的第一组分别读 bèng pián

5.感受书法魅力,推敲欣赏感言。

下面是林桐所写感言中的一段,他对画线处不够满意,你帮他改为 。(2分)

楷书,行书,草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们给人别样的审美感受。打个比方,楷书如

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刚劲大气。三种字体各具情态,令人赏心悦目。

【参考答案】示例:潇洒奔跑(欢快舞蹈)

【详细解析】此空所填词语要看前边的两个类似的句子,前两个句子都是从人的肢体动作的角度打比方的,所以此空也要写人的肢体动作才行。

6.利用下列材料,开展主题研究。

汪淳将研究的主题定为“临摹的方法”,挑选了材料《起笔与收笔》和《从“形似”到“神似”》。你将研究的主题定为“ ” ,挑选了材料《 》 ,《 》。(3分)

【参考答案】示例:王羲之书法的魅力 《王羲之的故事》 《兰亭集序》

【详细解析】做题的思路应是把给出的材料归类后,确定可以展示哪个主题,并完成填空。如还可以把“大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的故事”可以归为一类,研究书法家成名的历程。还可以将“行云流水的笔墨舞蹈”和“飞云泼墨话草书”归为一类,研究书法的美感和吸引力。

7.邀请名家指导,商定讲座安排。

下面是你与书法家魏先生的一段对话,请根据情景补全。(3分)

你:魏先生,您好!下周是我校的“书法活动周”,我们诚挚邀请您下周二给我们开一个讲座。

魏:哎呀,很不巧,下周二我另有活动,能换个时间吗?

你: 。

魏:太好了!那我们下周五下午在你们学校的报告厅见!

【参考答案】示例:谢谢您!那么下周五下午您有空吗?如果有空,我们就在学校的报告厅等候您,可以吗?

【详细解析】说话要有礼貌,语气要委婉,能完成上下句的对接。上下句中最关键的是“星期二”和“星期五”的活动时间的更改,所以在衔接中的要能有一个很好的过渡。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阙 题①

(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参考答案】(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

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详细解析】第一步较为容易,只要是写环境的字即可,原诗中也只有“幽”字明确而切题。第二步主要是知道感官包括哪些,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结合语句选出正确的角度并加以分析即可。

【古文阅读】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收人而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6分)

兄 弟

郑小玲

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福生说:“好,吃月饼吧。”春旺随口问:“好吃吗?”福生说:“好吃。”福生也问:“哥,好吃吗?”春旺说:“好吃,真好吃!”春旺这回可吃出味儿了,他吃得很香。他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也吃的很香,不免尴尬地笑了一下。春旺等福生吃完月饼就说:“回去吧,太累了,明天还得干活。”福生点头说:“回吧,明天还得干活呢!”

三天后,大牛来找春旺,说要跟他借点钱,给他上大学的儿子买电脑。尽管春旺不情愿,可是自己才发了工资,况且大牛是村里人,不借说不过去,只得把工资借给了大牛。大牛接过钱,兴奋地说:“太谢谢了!我知道你们哥俩都是好人!前几天中秋,公司什么都没发,福生去超市花十块钱买了两个肉馅儿的月饼,非要送我一个。”春旺听得愣住了。

送走大牛,春旺走到一边,捂着脸留下了眼泪……

两天后,福生进了春旺所在的工地,住进了春旺的工棚,福生的床挨着春旺的床。睡觉,两人顶着头,挨得很近很近。

(选自《中学时代》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3.哪件事使春旺对福生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用一句话概括回答。(2分)

14.春旺把福生介绍到城西工地,这对下面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具体情节回答。(3分)

15.根据具体情景,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兄弟吃月饼时,为什么福生总附和着春旺说话?(2分)

(2)春旺看到福生像自己一样吃得很香,为什么会“尴尬”?(2分)

16.分别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4分)

(春旺)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那两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17.请展开想像,根据要求填空。(3分)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1)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2) 地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3) 。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

要求:(1)填写一个描写福生动作的句子;(2)填写一个描写福生神态的词语;(3)填写一个描写春旺心理活动的短语。

【参考答案】13.(2分)春旺得知福生特意买月饼送给他。(意同即可)

14.(3分)为兄弟互相送月饼的情节做铺垫,与福生搬进春旺的工棚相照应,引出人物大

牛。(意同即可)

15.(1)福生对哥哥很尊重,很顺从。(2分)

(2)春旺觉得自己给福生的月饼没有福生给的好,有点过意不去。(2分)

16.(4分)“塞”表现了春旺想用自己的热情掩饰自己的私心;“捏”表现了福生感受到

春旺情谊时的欣喜和对兄弟情谊的珍惜。(意同即可)

17.(3分)示例:(1)福生迈着大步匆匆赶路 (2)兴奋 (3)心中一喜(每空1分)

【详细解析】13小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审题时要注意“根本”二字。

14小题要结合下文内容回答,从故事情节的整体发展上,从人物的感情变化上,考虑周全。

15小题要注意看原文,尤其是第二步的答案就在上文。

16小题两个动词,一写哥哥,一写弟弟,要根据故事情节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17小题要根据上下文,并注意每个空的具体要求。这道题的形式很新颖,但是难度不大。

总体上看,此阅读注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学生的个性表达,是一个考查较为深入,能看出学生语文功底的考题。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12分)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他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果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9.把握文章结构并填空。(2分)

建立负责任的思想

(1)

知识的责任 (2) 相互勉励,振兴民族

社会责任

20.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5分)

(1)第②节加点的“负责任”在文中指什么?(2分)

(2)第③节举了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人的例子,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1.罗家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

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B.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C.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D.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苦”,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参考答案】18.(2分)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知识的责任。

19.(2分)(1)学术责任 (2)对这种思想去负责

20.(1)搜集事实根据,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2分)

(2)不能,三个例子有层进关系,与上文“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一一对应。(3分)

21(3分)A

【详细解析】本题是议论文的考查。

18小题论点的位置,开头、结尾、中间,本文的开头段即点明中心论点,结合下文的论证过程即围绕开关段展开,即可得到印证。

19小题要注意找到相关原文,从文中提炼。空中涉及的文章主要是前三段。

20小题第一步在文中有解释,摘取即可。第二步要结合上下文,看这几个事例之间有无逻辑顺序,与上下文之间是否存在搭配照应。

21小题中的A中的陶渊明“拂袖而去”,与观点中的“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相悖,所以不能证明观点。

三(50分)

22.暑假,我们可以放下书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命。书写(3分)

【参考答案】

(一)作文评分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评分程序是先整体评定基础等级,再评定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40分)

从内容、结构、表达三方面评定作文类别。

2.发展等级(10分)

以下三方面具备一条即可得发展分:①有深度;②有个性;③有文采;④有创新。

标杆文1

春日,万物复苏,碧草如茵,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清香,迸发出蓬勃的生机。此时,你不妨手携一本《诗词大全》,迈出家门,行走春天,或爬山踏青,或乡野漫步。游玩间隙,面小河,坐石岩,诵读着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感受着春草青青、鸟儿乍到的喜悦;靠大树,躺长椅,面对着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惊叹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剪出丝丝碧柳,突然给大地披上新妆,让你感到大自然活力无穷生机无限。无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打开书本,慢慢地翻阅。这种亲近大自然的阅读,一定会让你悠然自得,惬意无比。

七月,天空瓦蓝,没有云彩,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灼人的气浪。此时,不如带着一本〈庐山旧事》,来一次庐山之行。那里是著名的避暑胜地,风景优美,环境极佳。你可以一边赏景消夏、一边翻阅历史,你可以了解一下“美庐”称号的由来,你可以参观许多风云人物住过的别墅,你诵读着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抗日宣言: “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如同来到了全民抗战的年代,禁不住热血沸腾。

秋冬之际,你可以自由制定旅行的计划,你可以带着《华夏地理》去浙西大峡谷,去了解那神奇的地貌;你可以带着郦道元的〈水经注〉去三峡,来一番寻幽探胜;你可以带着沈从文的《边城》去湘西,去感受那里神奇的风光和人情、风俗之美……让一本书伴随着你的旅行,让你进入一个消遣休闲的状态,犹如喝一口山泉,不腻,却甘甜了唇舌,清凉了心田。

手执一本书,行走在祖国的名山胜景中,俯仰之间便会觉得天地无垠、人生辽阔。

带一本书去旅行,行走游荡之间裹挟着淡淡的书香,或多或少,都会在心中荡起微微的涟漪,有所触动,有所领悟。

高分解读

1.内容充实,主题深刻。春日带书旅行的悠然自得,夏日带书旅行的惬意感受,秋冬带书旅行的寻幽探胜,这一切都被作者娓娓叙来,内容具体充分。最难得的是,最后两段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主题的提炼和深化,写出了“带一本书旅行”的重要意义,必然让许多读者心生向往之情。

2.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写起,详写了春、夏两季带书旅行的好处,略写了秋、冬两季,这样重点突出,详略分明,且避免了单一呆板。另外,主体部分的开头词,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3.旁征博引,语言优美。诗句的恰当引用,庐山的历史、书名和地方特点皆精当妥帖,可谓信手拈来;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以及一些词语的恰当锤炼,无不体现了作者的文化积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标杆文2

我变成了一个自由的精灵,怀揣着一本《智慧背囊》,开始一段独特的穿越华夏历史之旅……第一站:战国长平我在喊声、厮杀声、马鸣声中睁开眼,哇,这里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一了解,原来是赵括被秦军团团围住。赵括,自幼习得父亲的兵书,谈起军事、兵法来头头是道,在被昏庸的赵王启用为主帅后,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被困后,赵括想带兵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

我打开了《智慧背囊》,对万箭穿身的赵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呀,你当初如果能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怎么会落得今天的下场呢?”

第二站:乌江水边哀叹着,惋惜着,被风猛烈地吹动着,我飞到了乌江水边。风掠过项羽神色凝重的脸庞。他轻抚着乌骓马的鬃毛,望着汉军的重重包围,手下随从一个个倒下,他拔剑自刎。我惋惜地说: “你虽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咤风云。但你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你烧杀掳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正是因为这些,才落得这样的结局呀!”说着我又翻开了书,谆谆告诫道:“刚愎自用,多行不义必自毙,失民心者失天下呀!”

第三站:曹军辕门外飞过历史的星空,我又来到了三国时期的曹军辕门外,一个谋士一样的人被五花大绑,刽子手正准备行刑。仔细一看,这不是杨修吗?杨修呀,你虽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但你锋芒过露,恃才放旷,不懂得韬光养晦,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杨修呀,我想告诉你一句智慧箴言:“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呀!”

精灵告白:广大朋友们,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呀!我们如果能多读书,时刻让做人的道理成为我们“行动”的准则,就不会有赵括、项羽、杨修那样的结局了。

高分解读

1.大胆想象,视角出新。小作者从“旅行”的虚意“心灵旅行”入手,跨越时空的局限,选取了历史上三个存在不足的人物的可悲事件,为文中用《智慧背囊》中的人生道理进行规劝打好基础。另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自由的精灵,角度新颖。

2.形式新颖,启人深思。三个人物的事例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展开,利用“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作为“我”“旅行”的行踪,不仅形式新颖,还条理清晰;文章所引用的人生哲理深入浅出,表面看似写古代人物,实际上是透过对历史人物的规劝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呼吁在人生的旅途中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紧扣题旨,给人启迪,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