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谈礼貌》教学实录3

《谈礼貌》教学实录3

更新时间:2024-04-25 02:06:31

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师:(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师: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生:(插嘴)说勤奋。
师:(请插嘴的学生)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篇课文。
生:我觉得题目差不多。
二、顺藤“探”瓜,求同存异
师:这篇课文当时是要求我们背诵的,还记得吗?
(生接龙式地背诵)
师:请大家大声地去读一读《谈礼貌》这篇课文,结合我们学过的《说勤奋》,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生:相同的是它们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出的课文的中心,第二部分都是讲了几个故事,第三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发现在“说勤奋”和“谈礼貌”时都是先讲个硌,然后再跟我们讲道理。
生:我还发现了课文中的故事是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讲同一个道理。师:还记得《说勤奋》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这一课呢?
(生说出了前者,答不上后者)
师:那你们发现什么不同了吗?
生:我发现说勤奋说的是两个故事,而这一课是三个故事。
师:哪三个故事?
生:牛皋和岳飞问路、女青年的裙子被踩、周总理理发。
生:我发现《谈礼貌》开头用了一句古训,而《说勤奋》没有。
生:(立即表现出有不同意见)我还发现一个相同点:这两篇课文都引用了名言。
三、顺藤“摸”瓜,巧引妙导
师:大家有了这么多发现,在发现的同时有没有疑问呢?
生1:为什么《说勤奋》讲了两个故事,而《谈礼貌》却有三个故事呢?(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自己板书到黑板上)
生2:为什么要引用“古训”或“名言”呢?
师:再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或许你还能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
(生认真地读书)
生3:为什么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
生4:什么叫“出言不逊”?
生5:《说岳全传》是一本什么书?
师:(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一起来看看,读懂这两句话,你便理解了“出言不逊”。把生1和生3的问题摆到一起,(师用红线连接起来)再去读课文,便能迎刃而解。至于生2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部分关于“礼貌”的名言,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就会明白。
师: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去向课文请教,然后去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或许我能帮上你的忙。
(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瓜熟蒂落,柳暗花明
生:我们知道了“出言不逊”的意思,字典上说“逊”是谦虚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话不谦虚,没礼貌。”和“失口于人”的意思一样。
师:“不失口”和“不能出言不逊”也就是说--
生:我知道了,就是要“使用礼貌语言”。“不失色于人”也就是“要礼貌待人”。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应该掌握,理解这个词,这两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指名读)
生:我们读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还有一句“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又读了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名言,知道了,这些句子都非常有道理,一说别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用。
师:运用“古训”和“名言”,包括像“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样的谚语(板书:谚语)都是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比较正确的道理,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用。
(生齐读名言)
生:以前《说勤奋》讲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司马光是中国的古人,而童第周是中国的现代人,又到比利时去留学了,所以可以说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谈礼貌”这三个例子也代表了“古今中外”。
生:不对,不是“古今中外”而是“古今”,也就是“中华民族”。
师:那这两个例子,不就够了吗?周总理的例子可以省去。
生:周总理代表伟人,其他人都是普通人,不能省。
生:我觉得可以省,可以把第二个例子省掉,牛皋和岳飞代表古代的百姓,周总理代表现代的伟人。
生:不行!岳飞是抗金英雄,是古代的伟人。
师:你们是从人物的代表性来谈的,我建议你们把每个故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引导:
(1)在学生交流《说岳全传》故事时,引导交流:如果你是老者,听到牛皋的话,你会怎么想?看到岳飞的行为,又会怎么想?这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并引导学生表演,组织点评。在看表演时,建议大家注意有礼貌地倾听与欣赏,在评价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评价,并进一步朗读重点语句。
(2)交流第二个故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理解“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在交流到周总理的故事时,抓住“深感不安”和“深受感动”来谈,朱师傅会想些什么,品读周总理的话。
师: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呢?
生:我明白了,这了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从三个小方面来说的,告诉我们在请人帮忙是要讲礼貌,和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陪礼,别人无意伤害了自己时也要宽容有礼貌。
师:是啊,随时随地我们都要讲礼貌,因为这不但能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五、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师:我们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你有没有遇到

过?
(生自由交流)。
师:请你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劝劝他。
(生运用文中的话,出示的名言,以及自己的理解来劝说)
师:(出示末段,引导读课文。)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收获,谁来谈谈。
在学生交流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