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3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3

更新时间:2024-03-29 05:42:04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基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本文我用一课时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也比较简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想体现以下几点:

一、引导掌握自学技巧

《秦兵马俑》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所以我认为除了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还应该体现多种自学方式的应用,让学生能通过学习略读课文,掌握一定的自学技巧。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意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充分阅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获得阅读体验。

接着我通过采用重点突破法,告诉学生刚才大家所说的内容在文章中有一句话都概括了,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找出过渡段,同时也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同时体会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接下来就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课文两端延伸,再来学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大块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抓关键句来帮助自己读懂课文的方法,如第三自然段过渡段的作用于,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等都是这篇课文的关键句,在学习时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经验,在第五单元中还学到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意在指导学生学法可以举一反三,掌握了一种方法可以指导自己读懂相同结构类型的段落。

接下来就以过渡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由第三自然段入手向课文两端延伸,再来学习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大块内容。

二、采用多种学习形式

根据《课标》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其中一条“初步学会默读”,以及课文前一段连接语中所提到的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三大特点时根据不同内容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首先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反馈交流时,重点指导学生从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军阵的宏伟气势。

类型众多:有重点的读—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让学生先找出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读给大家听。读了以后让学生欣赏真正的兵马俑,看图猜一猜兵马俑,一是画面直观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更清楚作者写作特点是抓住了兵马俑的穿着特点来向大家介绍的。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仿写练笔

默读这一段,让学生随着作者生动的描写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出示文字进行比较,领会作者“所见+所想”的写法。在这里,我觉得这样写作特色鲜明的文本有必要再次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行迁移小练笔,以达到读思同步,读写融合的目的。所以我让学生在看了其余图片的基础上,请他们用“有的……好像……”来写话。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我想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选文都承载着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学生除了学知识,还应该掌握表达内容的方法、驾驭语言的技巧。

三、鼓励延伸课外学习

在学生学完课文主要内容后,插入一个音形并茂的课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评价一下秦兵马俑,这样先放后收,可以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感悟空间,同时也顺水推船教学课文首尾呼应的两段内容。

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是语文学习并没有结束,而应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课结束前老师向学生推荐了相关的网站和书籍,鼓励学生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资料。通过这个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探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

本节课自己觉得还需努力的是放得还不够,扶得痕迹相对多了点,因为是四年级的略读课文,我基本上采用的还是线性流程结构,如果是年级再高些,可能我的设计会更粗线条,更趋向于块状的结构,给学生更多完整的、大块的自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