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海燕》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海燕》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19 06:54:21

教学目的

一、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二、理解象征,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

四、附预习题如下:

1.朗读这篇课文(二至三遍)。

2.本文可分几部分?划分的根据是什么?

(要求在回答之前先标出段号,全文共十六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写的、讴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大无畏的革命斗志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的一首散文诗——《海燕》(板书)。

散文诗兼有诗和散文的特点。它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的内容,是一种容量较大、运用自由、散文化了的诗。它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的舒放、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形式上,散文诗不分行排列,但它具有诗的意境和严格的音节、韵律。读起来铿锵悦耳,非常动人,现在先请同学们各自朗读一次。

二、检查预习

1.正音。

窜(cuàn)呻吟(shenyín)蠢(chǔn)

企(qǐ)胆怯(qiè)掠(lüè)甩(shuǎi)

摔(shuāi)号(háo)吼(hǒu)翡(fei)翠蜿蜒(wanyan)

2.词语解释。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高傲:骄傲,这里是极其自豪的意思。

蜿蜒:蚯蚓类爬行的样子,比喻弯弯曲曲地延伸。

掠起:轻轻擦过而举起。

预言家:善于预先知道,说出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人。

三、介绍作者、时代背景

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

①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

②“海燕”在俄语里是个合成词,由(暴风雨)和(信使、预言家)两个词合成。作者当时已预感到革命的风暴将要到来,这使他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鸟儿。

时代背景:19世纪末叶,西欧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大批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劳动人民生活贫苦。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那时,正是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夕,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传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高尔基亲自参加了反对沙皇的火热的革命斗争。他目睹反动军警殴打、屠杀学生的罪行,于是满腔义愤地写下“幻想曲”《春天的旋律》。这篇小说描写了一群鸟儿的谈话和争论,用鸟儿的形象来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由于革命观点鲜明,沙皇书报审查机关不准出版,只有结尾部分才得以发表,这就是《海燕》。为什么这部分能发表呢?那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才躲过了愚蠢的检查人员的眼睛在这一时期,

四、朗读《海燕》;试拟副标题。

方法:齐读,或自己放声读。目的是熟悉课文。

△试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

(学生或独立完成,或三两人讨论完成。)

下列几个副标题均可适用:

勇敢的斗士

反抗上天的精灵

渴望暴风雨的勇士

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

胜利的预言家

无畏的革命者

革命的先驱者

划破乌云的利剑

五、理清结构

(一)分段。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的,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描写的。

2、划分层次:(讨论后归纳)

第一段(第1—6段)写海燕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渴望;

第二段(第7—11段)写海燕为暴风雨逼近而欢乐,而号叫;

第三段,(第12—16段)写海燕在暴风雨即将要来临时发出了胜利的预言。

(二)分析海燕的象征意义: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海燕的叫喊,请找出有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海燕是怎样的形象?那些词语最能体现出海燕的这种精神?(学生讨论后交流)

交流后总结:勇敢无畏,乐观战斗,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第一段:(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2)“高傲”:这里的“高傲”,不是通常所说的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狂风乌云,充满自信,有压倒一切邪恶势力的英勇气概。

(3)“碰”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迅猛高翔,锐不可当。

第二段:(1)“叫喊”,“大笑”,“号叫”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

(2)“飞翔”到“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3)“直冲”“穿过”“碰到”“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4)“精灵”体现了智慧“深信”体现了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第三段:“勇敢”、“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

2、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仅仅是写海燕吗?

不,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本文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所谓的托义于物。)除了海燕

其他具体的事物都有其一定的象征意义

3、总结,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海燕的?

比喻、夸张(箭一般的)、拟人、反复,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总结,

布置作业:熟读、背诵1—6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

指定2—3名学生背诵1—6节。

二、分析其他事物的象征意义。

1、海燕最为渴望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

暴风雨的到来。

2、联系课文的内容思考暴风雨象征了什么?

暴风雨——推翻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斗争

3、文中还写到了哪些事物?

大海、风、云、雷、电、海鸥、海鸭、企鹅

4、分组讨论:结合课文的内容,它们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海——俄国广大的人民群众,

海浪—革命高潮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风、云、雷、电——反动势力

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5、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学生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板书: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6、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学生回答。

明确:海鸥、海鸭、企鹅的共性是害怕革命、逃避革命。象征了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7、

文中既是写海燕,为什么还要写海鸥等水鸟?

对比手法。文中分别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刻画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躲藏,活现了它们在暴风雨到来之时,惊慌失措的丑态。以此与海燕对照,从而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形象。

8、这样描写海面景象——风云雷电,以及大海、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这样描写展现出俄国革命前夕,阶级搏斗急速趋向白热化的壮丽景象,为海燕提供特定活动的典型环境,对刻画海燕的形象起着烘托作用。

9、分别举出运用比喻、拟人、反复修辞的例句,并体会其作用。

讨论归纳:

比喻:“海燕……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去”,海燕“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突出了海燕的敏捷、矫健。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分别写出乌云的浓厚、猖獗和闪电的垂死挣扎。

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写出了大海的强大力量。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表现了风的猖狂嚣张。

至于处处赋予海燕人的性格特征,那就不用多说了。

反复:如“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突出了海燕必胜的信念,光明必将到来的胜利信心。

在描写其他海鸟时,三次重复“呻吟着”这个短语,强调了他们恐惧、痛苦。

三、请一位同学有表情地朗读全诗。

四、教师小结和课堂练习。

1、提问:读了《海燕》思想上受到了哪些启发?学生回答。明确:教育我们对革命事业要永远充满信心,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畏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2、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请大家再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青松、红旗、鲜花,鸽子说说它们象征了些什么?

明确:红旗象征革命,

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

鲜花象征许多美好的东西(如美丽、幸福、)

鸽子象征了和平

五、布置作业。

1、就对比、比喻、拟人、反复各举一例。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

3、朗读并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