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苏教版初一下册(七年级下册)语文:《录音新闻》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0 08:57:28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现场录音和文字报道相结合,表达上运用口语和书面语,报道事件条理清楚。教学本篇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播音时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步骤:

1.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①记者们分别从什么地点报道了什么内容?在报道方法上有什么不同?②课文安排材料的顺序是什么?③将本文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④从题目及内容看,本文有哪些特点?

2.模拟播音,体验文中情感:①由录音新闻的特点,体会括号中录音的作用,并安排学生模拟。②模拟播音。③教者作适当点评,结合“探究·练习”第三题,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3.小组读书、讨论下列问题:①第2段中,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②第3段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③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结合“探究·练习”第二题讨论)④第二部分报道了哪几点内容?⑤末段中,负责人的讲话包括几层意思?

4.自由读,感悟:①教师播放一小段录制的录音新闻,让学生感受其特点;②让学生轻声自由读,边读边赏,想象描写的场景,感悟现场的气氛,体会文章的感情。

5.总结:师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的写作特点、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的语言特点。

6.课外阅读《飞向太平洋》,比较两者的异同。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则广播稿,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现场感强。可进行模拟播音比赛。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思维、答辩能力。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①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模拟播音,准备比赛。②理解全文内容,画出美词佳句及疑难处,设计成问题,准备提问。

2.活动安排:①将全文分为四部分(1-4,5-7,8-12,13-16),小组抽签、准备。②活动形式:每小组播音后,其他组学生作点评,并提出问题,要求解答。(时间5分钟)(教者对提问、解答要多鼓励,对不能回答的问题,要适当引导。)③师生共同作简要点评。

3.总结:①谈谈这篇课文的特点或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②以《模拟播音》为题,写一篇报道本次活动的消息或小通讯。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通过比较阅读,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还可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决战太空》等篇并入,一起比较学习。教师亦可鼓励学生自选篇目研读。

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向学生推荐比较阅读篇目:《飞向太平洋》(见《语文读本》)《录音新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决战太空》(见上学年课本2001年12月版),提出如下要求:①读这四篇新闻稿件,以标题新闻的形式,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②阅读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分别是什么?③注意比较几篇文章的异同点,如体裁、选材、写法等方面。

2.课堂讨论、交流:采用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引导的形式,师生互动,解决预习题及学习中遇到的其他问题。(比较阅读可引导学生就某一点展开讨论)

3.以“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为主题,自办一期小壁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资料整合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1年9月10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