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实录2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实录2

更新时间:2024-03-29 12:52:11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生:(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师: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著名的旅游胜地,号称武夷第一胜景。如果我们同学也有机会到那儿旅游的话,你会特别留意那儿的什么?生:我会看那儿美丽的景色。生:我会欣赏那茫茫的云海,像仙境一样。生:我会留意一下那儿的游人是不是很多。师:那儿的游人也是一道风景。可是我们的作者却把目光聚焦在一个——扫路人的身上。(扫路人下加点)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再次齐读课题)师: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这扫路人是什么样的?生:扫路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作者为什么要写扫路人?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扫路人?用“——”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师:找到了吗?你来读读看。(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师:这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生:老人很节约。(老人精神十足、善良、很辛苦)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我从褪色的衣服,运动鞋看出了老人很节俭,因为运动鞋一般都是很便宜的。(圈出:褪色、运动鞋、)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生读)生:我觉得老人很辛苦。因为这个老人很瘦,很黑。(圈出:精瘦、瘦削、黝黑)师:是的,你也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生:我觉得这位老人很有精神,从炯炯有神读出来的。(圈出:炯炯有神)生:我觉得老人很慈祥,因为他说老人有一双慈善的眼睛。(圈出:慈善)师:好,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读出来。

(齐读)师:我为什么会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呢?(听到扫路声)课文是怎样描写扫路声的?(出示)

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师:从这段描写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生:老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十足。因为他扫起路来哗哗响。生:老人挺快乐的。因为老人扫得颇有节奏,像唱歌一样。生:我从颇有节奏读出了老人干得很有劲。(根据学生回答圈出:哗——哗——

、“颇有节奏”)师: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样的侧面描写更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健康快乐干劲十足的老人。让我们一起把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好不好?(齐读)师:作者闻声寻人终于见到了这位质朴但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示两处外貌描写)但是这两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分开来写呢?生:第一次是粗粗的看的,第二次是仔细打量。师:作者为什么会仔细打量这位老人呢?生:是因为跟老人谈话对老人有了敬佩之意师:是什么让作者对老人产生了敬佩之意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老人那飘满茶香的小屋。(出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师:轻声地读一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生:老人很热情。生:老人的热情就像茶一样让人感到温暖师:说得真好!一杯浓浓的热茶就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和温暖读出来。(齐读)

师:那么作者和老人进行了怎样的心灵沟通呢?我们再一起找一找文中老人的语言,用波浪线画出来。再小小组交流一下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学生画交流)(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师: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他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师:从哪儿体会到的?生:因为老人扫路这么辛苦,可他却说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扫路的工作累不累?累。是的,而且老师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比一般的扫路人更累,你们同意吗?从课文哪些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出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师:哪儿让你感到累?生:顶天立地、九百多级、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师根据学生回答在课文中点出词语)生:还有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也让我感到累,因为作者光想一想就要倒抽一口气,可见要真扫起来该有多累呀!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读读看,看谁能让老师听了也抽口气。男女生来比好不好?谁先来?好,女士优先。(女生读)师:怎么样?生:挺好的。师:好,希望男生可以读得更好。(男生读)师:真不错,老师听了真的想倒抽一口气了。那么,课文还有哪儿也能让你体会到扫天游峰是很累的吗?(出示)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师:说说为什么?生:因为天游峰很高、也很险,扫起来肯定很累。师:哪儿具体写出了他的险?生:因为天游峰是第一险峰。师:读一读,读出它的险。(生读)生:我从像一根银丝、飘飘悠悠、风一吹就能断掉体会到确实很险,我感觉这石梯上根本不能站人,一站肯定会掉下去了。太恐怖了。师:能把体会读出来吗?(生读)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天游峰,(课件出示天游峰图片)想说什么?生:太美了。师:是的,很美。还有什么感受?生:还很险。生:我觉得那石梯真的像银丝一样,太让人胆战心惊了。生:我觉得天游峰太高了,我肯定爬不上去。师:把我们的感受放到朗读中去好吗?(齐读)师:面对如此险峻的天游峰,能爬上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边爬一边扫该有多累呀!可老人却觉得——(指读:不累不累)为什么呢?生:因为老人很喜欢自己的工作。是呀,老人把自己喜欢的感情融入其中,不觉得累。(带着喜欢的感情读。)师:因为老人他很开朗,一边扫还一边看风景。师:是的,你看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生:因为老人扫路时很快乐。师:所以老人说得——轻轻松松

自在悠闲,能轻松悠闲地读一读老人的话吗?(指导朗读)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的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师: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呢?生:老人舍不得走。师:为什么会舍不得?生:因为这儿的生活环境好。师:是的,你看,老人喝的是——雪花泉的水,我们喝的是——自来水;老人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我们吃的是——买来的,老人呼吸的是

——清爽的空气,我们呼吸的是——污染的空气。这样的生活老人当然会舍不得。他爱这儿的山,爱这儿的水,爱这儿的空气,爱这儿的一切。所以老人会说得那么——(点:悠然)。能悠然地读一读吗?(指名朗读)生:因为老人爱这儿的大自然。师:是的,这儿的大自然是多么令人神往啊!老人在这儿过的简直就是老神仙的生活呀!让我们一起把老神仙的悠然快活读出来好吗?(齐读)生:因为老人对天游峰很有感情。

师:是的,老人已经与天游峰融为了一体,即使自己已是70岁的高龄,却依然对扫天游峰乐此不疲,悠然自在。实在是令我们敬佩,让我们怀着敬意再一次读出老人的悠然与不舍。(齐读)(出示)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师:

这话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的?老人愿一辈子与大山为伴,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于是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说这句话呢?(出示:30年后,我再来看您!)生:我会很激动地说,因为我想作者肯定很激动。师:好,你激动地说说看。(生读)生:我会非常敬佩地说,因为老人很让我敬佩。(生读)师:那么,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生:老人天天这么扫,很勤劳,能活到150岁。生:

山上空气清新,能活到100岁。生:

因为老人很自信。师:是的,人的心情、意志也能使自己延长寿命。这是一位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板书:充满自信

豁达开朗)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老人的自信和豁达来!

(齐读——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师:

出示引读最后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师:

笑声能持续这么长的时间吗?生:因为笑声留在了作者心里。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生:因为老人留给作者的印象太深刻了。师:“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

生: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生: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生: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生: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师:

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师: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了一位扫路人了吗?生:

因为他太让人敬佩了。师:

这是让人敬佩的扫路人!生:

因为勤劳质朴,不怕辛苦。师:

这是勤劳质朴,不辞劳苦的扫路人!生:

因为他很爱自己的工作,不舍得离开天游峰,让作者很感动。师:

这是热爱工作的扫路人!生:

因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师:

对,这是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人!勤劳质朴,热爱工作,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这就是(指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师:

认识了这样的扫路人,现在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生:

我要向扫路人学习。师:

学习什么?生:

不怕苦。生:

我要像扫路人一样自信,开朗。生:

我想去天游峰看看这位扫路人。师:

好主意!生:

如果我们都能像扫路人一样豁达开朗,以苦为乐,那生活中会每天充满欢笑。师:说的真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这位扫路的老人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收获,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