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更新时间:2024-04-19 21:04:59

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受教育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实现其心智结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积累知识、探求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关键阶段。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虽有一定目的,但目的并不明确,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常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强迫下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游戏、玩乐、操作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设情境巧导入,激起求知欲望

少年儿童的特点,就是好玩、好动,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合理的情境中导入新课。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引入新课之前,课一开始,不是直扑课题,而是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看表演的特点,课一开始,找一名学生装扮成时间老人,一手拿一个钟,然后放录音,听故事(龟、兔赛跑),同时多媒体演示画面,此时时间老人手中的两块大表随着龟兔的跑而自己闪动。这时,同学们心里会想,老师让我们听故事干什么呢?真好玩!注意力非常集中,等看、听完之后,及时打出问题:(1)它们跑过的路程一样吗?(2)它们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借助学生的疑问引出“钟表”,揭示课题:时、分的认识。这样在学生好奇之中,提出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明显增强。学生正是怀着这种好奇,听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条件。

二、设情境,巧布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的教学思想是教师在新授课时,要么是灌入式,一味向学生灌输,要么是教师问,学生答,形成一问一答的问答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提问,没有丝毫的创造性,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惟此,我紧紧把握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这一特点,合理设置情境,巧妙布置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七的内容时,激趣导入,引导学生复习之后,说,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聪明,为了奖励你们,我带你们到后花园玩一玩吧!智慧老人的后花园特别漂亮,你们看,有草地,有清清的河水,还有美丽的荷花,这时候,有几只猴子也跑来了,他们在草地上尽情地玩耍,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猴子?(12只)对,其中有8只小猴子爬到了树上,那么现在草地上还剩几只小猴子?应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出来的?那么十几减七怎样计算呢?看我们大家谁最聪明,能用学过的方法做一下呢?这样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就会积极动脑,借助于摆圆片,摆小棒的方法得出结果、总结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让学生主动探求,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日益浓厚,而由自己探求,所得的知识,掌握得才扎实。

三、设情境,悟学法,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如果说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那么学生在学习知识后,由所学知识,悟出学习方法,掌握学习的技巧,就应是自主学习的升华,它是学生创造思维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为巩固学生兴趣创造了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在学生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变学会为会学。如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一节时,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2份,求一份是多少,学生借助于实际操作,画线段图,了解了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是用分数分子除以整数而分母不变。这时,我在对它进行肯定之时,没有让学生直接考虑有无其它解法,而是出示了一道“把米的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份是多少?怎样计算?”学生用已经知道的方法解答,得出了分子是小数的分数,产生了茫然若失的感觉,纷纷说,这怎么办?此时因势利导,让学生考虑有无其它方法,如此学生积极动脑,想出了÷4=×=的解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两种方法的不同,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而且对知识记得牢,掌握得扎实,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如此长期训练,学生就会掌握学习的方法,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四、设情境,巧延伸,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当一节课结束以后,一般认为学生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节好课,但对于当前教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当学生总结出了一节课学到的内容:“认识了重量单位——千克,学会了用台秤称物品的重量,和称轻物品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后,没有结束,而是多媒体出示一艘轮船或一头大象,说,那么表示它们的重量用克或千克做单位合适吗?引导学生思考。又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后,提出疑问,“能被9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征?”——借以让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思未止。教学中只有把握知识的延伸点,合理设计问题,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只有真正做到吃透教材,领会大纲精神,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依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才能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