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在“坚守”与“突围”中提升语文气质

在“坚守”与“突围”中提升语文气质

更新时间:2024-04-19 02:04:26

何谓“气质”?现代心理学是这样定义的:它指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气质每个人都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样也具有自己的气质。语文气质孕育在本色之中。本色越浓,气质就越鲜活。种气这质表现为语言的芳香,情感的浸润,文字的醇厚,情思的顿悟,个性的彰显,生活的观照,文化的品味……富有气质的语文课堂是老师苦苦追寻的理想课堂,是语文老师的诗意栖居地。

语文气质之一:扎实有效的言语实践

【案例】《西沙渔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他们乘上一条风帆船,带上一柄利斧、一个钓钩,就敢于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钓凶猛异常的鲨鱼。

在教学“钓鲨”一节时,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找相关自然段,要求速读课文。孩子们忙着准备,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近两百字组成的一段话,他们竟花十几秒就能流利地读下来。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概说渔人钓鲨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多数孩子能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挂肉诱鲨———放绳拖鲨———提绳劈鲨”。孩子们把握文意后,老师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说说西沙渔人惊险的钓鲨场面,然后让他们静心细读,深入体会西沙渔人机智剽悍的性格,从而内化积累语言。最后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登山》《、鲁滨逊漂流记》等,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这篇课文内容远离学生实际,教学难度很大。但这位老师教得简单而又有效。这里没有烦琐的要点分析,没有机械的内容概括,更没有无趣的逻辑演绎。我们看到的是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本体实践。课堂上,学生实践时间充分,层次清楚,读有目的,说有方法,充分彰显浓浓的语文气质。课始,老师让学生浏览读,快速截取信息;课中,让学生速读、细读,感知语言,品位语言;课后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其次是“说”,在学生速读的基础上,老师先让学生先概括说说渔人钓鲨的过程,再具体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内化和表达的能力。

语文气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气。只有打足底气,语文课才能本本分分,大气磅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最佳场所,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教学生学习语言,学作者是用怎样的言语形式来承载文本思想内容的。课堂上学生认认真真的听,朗朗上口的读,自信大胆的说和随心所欲的写,都会散发着语文气质。教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知、理解、内化和积淀语言,从而突破认识,愉悦心理,升华情感,提升价值观。

语文气质之二:潜移默化的情感浸润

【案例】《小珊迪》

《小珊迪》是一篇洋溢着浓烈情感色彩的文章。王崧舟老师的示范课堪称经典。启读阶段,王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营造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细读课文时,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描写小珊迪语言的句子,使学生进入一种“潜心会文动真情”的课境。通过语言重组,激发想象、练写小珊迪的外貌,让学生品味文字的活力。在探讨“小珊迪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时,适时让学生想象当他找不到帽子,找不到火柴,找不到那七个便士时,心里会怎么想?“当我看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从而引领学生“含英咀华品至情”。活读阶段,通过情境交际,让学生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产生情感积淀。

笔者听过上百节语文课,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极少,因为课堂上普遍缺“情”,从而使语文课气质淡化、丧失。在本课教学中,王老师十分关注文本情感的挖掘,强烈追求教师自身情感的渲染陶冶作用,从而使整堂课自始至终洋溢在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意之中。从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然后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言语,品词析句,让学生写写小珊迪的外貌、心理活动等,伴随着教师富有浓浓情意的语言,学生的情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和释放。

课堂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千世界的瑰丽景象,历史政治的风云变幻,人类的高尚情感,文化的无穷魅力等,都在课堂上一一展现。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层次,展现生活的华美篇章呢?这就需要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赏识、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并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此外,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像、感受和体验。我想:只有用心参与,用情参与,语文课堂才会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质,尽显语文课堂的本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