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难点解析:成语

初三语文综合知识重难点解析:成语

更新时间:2024-04-19 10:21:02

 

内容预览:

词语(成语)的使用

原则: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根据句子语境提供的意义、对象、数量、基调、氛围、范围、感情、场合等,以对应、和谐、对等为原则,注重词语义和语境义的稳合,选择词语。

一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

二 对应原则

三 对举原则

四 语法角度分析

正确理解词语意义 机械理解词语意义,望文生义,凭想当然确定意义。 例如

这篇论文观点新颖,论据有力,材料丰富,文字精当,堪称不刊之论。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行业中开创了先例。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海外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年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97年第四题)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对举原则是指在同一语境下,句中的某一成分应与其余成分在各方面相似,即意义相关,词性相同,句式一致。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很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增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理特殊病例。

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对应原则 和语境提供的意义的轻重、基调、氛围、场合、色彩、对象、范围、数量对应。

一 对象、范围一致

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他是学雷锋的老模范了,十几年来,光在路边信手拈来的螺丝钉就有三大筐。

矮桩水稻成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仑美奂。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他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

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语义轻重不合适,不能和语境对应。

他发表了几首小诗,各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可见文学造诣很深。 (94年高考题)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切困难都可迎刃而解。

王老师今天将莅临我们宿舍检查卫生。

我和表弟协商了半天,决定明天不去了。

刚一起跑,刘二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起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取了三千米跑的第一名。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结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不注意褒贬色彩

听到战友不幸遇难的消息,他如丧考纰,悲痛万分。

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语法角度:侧重考虑的是各成分之间的搭配,以及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

成分之间的对应搭配见相关的训练(略)

虚词使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虚词是否配套使用 “只有 才” “无论 还是 都”

2 注意虚词间的差别 “在”与“从” 、“对”与“对于”

3 没有因果关系不能强加表因果的连词

4 没有转折关系用了“然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