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指导

更新时间:2024-04-25 11:48:44

第二单元 歌颂祖国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本单元的诗歌、散文、小说都以爱祖国为主题,都适宜朗读。应该加强朗读训练,参与朗读比赛,在朗读中倾注热爱祖国的情感。

(3)品味精彩词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课文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充分体会汉语的丰富、生动、优美。

(4)学会以标题为线索,以主题思想为中心来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词、句、段、篇之间的层次结构和有机联系。

2.写作

(1)学习用具体的事件和形象来表现宏大、抽象主题的方法,即“以小见大”的写法。

(2)进一步练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方法,尤其应将恰当选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作为训练的重点。

(3)仿写句子,练习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口语交际

(1)能够对课文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语言清楚,自信大方。

(2)能够联系我们的生活,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中谈自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热爱,表达作为炎黄子孙的幸福与自豪。

(3)用朗诵或歌唱的形式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黄河颂》既是诗歌,也是歌词,它是黄河的赞歌,是黄河儿女的赞歌,更是中华民族的赞歌。黄河的怒吼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敌的豪情,黄河的浩荡哺育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让我们朗读与歌唱,与诗人一起尽情地歌颂我们的母亲河!

《最后一课》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创作的短篇小说。这个孩子本来想逃掉这“一课”,结果却发现这是他的“最后一课”。侵略者剥夺了被占领区人民学习母语的权利,却点燃了他们爱国的激情。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的进程,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艰难的国运呼唤雄健的国民去开拓进取,雄健的国民在艰难的国运中感受到壮美的趣味。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抒情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日夜思念着自己丰饶美丽的家乡。家乡遭受侵略者的蹂躏,祖国的版图遭到侵占,家国之恨使作者悲愤难当,热血沸腾,手握泥土,面对着大地母亲,作者发出了“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巾帼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立功还朝,辞官回乡。整个故事充满传奇浪漫色彩。

2.文章阅读建议

(1)关于朗读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此要求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查词典,标注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弄懂词义。

②练习朗读,试着读出诗歌、散文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音韵。

③结合创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在语句中蕴含的感情,可批注如:“深沉”(抑)“激越”(扬)……以利于朗读时读出应有的语气和抑扬顿挫。

④大声朗读,做到读音正确,流利而有节奏,语气恰当,抑扬顿挫,饱含感情。

(2)关于理清文思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心思想相关。因此,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质疑,然后去文章中寻求答案,是一个顺藤摸瓜理清文思的好方法。

《黄河颂》只要抓住一个“颂”字,思考为什么“颂”黄河,顺着这一思路就能跟随着诗歌领略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作用和伟大精神。

《最后一课》只要抓住“最后”这个关键词,就能明白这“一课”的非凡意义。当我们随着小弗郎士走进这特殊的课堂,体会着被占领区人们特殊的心情,就能领略祖国的语言在特殊时刻的特殊意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重在领会“艰难”与“雄健”之间的关系,艰难的国运需要雄健的国民,也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依然热爱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离不弃,并从中得到与困难作斗争的趣味。

《土地的誓言》围绕“土地”展开,流亡青年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压抑的思乡情,极力歌颂故土的丰饶美丽,而以“誓言”结尾,表达了愿用生命捍卫故土的决心。

《木兰诗》着力塑造了木兰忠孝、勇敢、机智、淳朴的可爱形象。

(3)关于品味语言

一篇课文里需要品味的是那些意味深长、情感深沉、含义深刻的语句。比如《黄河颂》里:“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铸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几句话就需要深思;读懂了《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那句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本单元其他几课里还有什么精彩语句,请同学们自己去搜索,去品味。

3.相关知识

(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创作于1939年3月,这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史诗,是近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黄河大合唱》共分《序曲》、《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9个部分。

冼星海是第一个用大合唱来表现现实斗争和人民生活的作曲家,《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2)乐府诗 新课标第一网

“乐府”的含义是在变化的。最早它指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将收集的民歌也叫“乐府”,再后来,文人模仿汉代民歌的诗也称为乐府,这就是所谓新乐府或类乐府了,此时它已与音乐无关了。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