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 知识扩展 > 高中,学习作文应注意什么?

高中,学习作文应注意什么?

更新时间:2024-03-28 18:01:10

进入高中,学习作文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该明白,写好作文跟哪些因素相关。如果作静态的分析,作文包括观点、材料和语言表达这“三要素”。如果对作文的过程作动态的分析,写作就是动脑筋对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材料进行“加工”,最后把加工的成果(其实也是信息、材料)“输出”、表达出来。那么要想写好作文,一要有材料,二要会(加工)方法,三要善表达。我们想写好作文,自然应该注意这三个方面。

先说材料。高考作文评分要求就涉及“材料”。肚子里面没有货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动起笔来肯定为难,即使勉强挤出来肯定干瘪。这“材料”说得高雅点就是文化知识素养,说得时髦点就是“信息”,说得具体点就是事实和事理。如今是信息社会,信息太多,我们写作需要积累的是有效信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既重视工具性,又重视人文性,既重视知识能力,又重视情感人格。就写作而言,单纯了解一些写作的方法、技巧,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比较深厚的科学人文素养。综观历年的作文题,大多不离“人”、“人生”这些话题。“人”、“人生”是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这些根本性的话题有所了解,在谈论一些有关人生的具体话题时肯定大有裨益。比如,去年江苏高考作文的大意是强调“人生”当如写文章,应当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今年江苏的作文题,话题是“人和路”,侧重点还是谈人生。“路”固然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道路”(“要致富先修路”,某地区某城市的道路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度量器,甚至可以折射出该城市人的精神面貌),但是与“人“对举,更多可能带有比喻的意思,“人生之路”,包括学习之路、成功之路、创新之路、幸福之路、充满坎坷之路;可以是现实的人生之路,人生轨迹,也可以是理想、想象中的人生之路,对于人生的憧憬、筹划------比如,我们谈论人生的“幸福之路”,如果知道古今中外圣哲先贤关于幸福的一些论述,自然视野开阔、神思飞扬、有物有序、纲举目张:儒家以修齐治平、超凡入圣、建功立业为幸福,所以主张“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道家以神游物外、逍遥自在为幸福,所以主张清心寡欲、齐物我等生死;现代哲学家认为幸福是“理想实现的心理体验”,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利己幸福和利他幸福,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与“才(才能)、力(努力)、命(外在条件)、德(品德)”正相关,而“欲”(欲望)则是取得幸福的动力因素和负相关因素(欲望愈大则愈难以体验到幸福)。如果对于德行、能力、情感(兴趣)、意志、成功、学习、交往、事业、整体素质、创新、真、善、美等基本话题能够有所涉猎,相关材料能够有所积累,我们在内容方面就有了扎实的准备。其实这些材料,我们可能在政治、历史、艺术等学科中涉及过,在语文学习中应该触类旁通、为我所用。我们利用选修课、课外活动的时间,学习了先秦诸子和人生哲学、伦理学、美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把这些与阅读、写作结合起来,同学们底气自然足了,文章自然就充实、有气势了。多读点理论书籍,还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增强理论思维的能力和兴趣,最终受益的就决不仅仅是论说文写作了。

再说方法。写作的方法、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审题列纲。文章的立意是灵魂,“基本”的要求是切题、正确、鲜明、集中;“发展”的要求是深刻、新颖、有创意。有了立意,接下来还得考虑如何展开,如何敷演成文,要考虑用哪些分论点支撑这个中心论点。这些相当于文章的结构、整体框架,这些考虑停当了,文章可谓大局已定、成竹在胸,如何连贯得体、如何简洁明了、如何生动形象,全凭平日的积累全凭“语感”行事了。如前所说,语言的功夫非一朝一夕之所能练就,高三的一年时间内,经过指导训练可以取得一定功效的,首先就是这审题列纲。

审题列纲的核心就是分析、综合、类比、归纳、演绎——简言之曰“思考”,或曰“思维方法”。多年来的高考作文,都希望学生能够作辩证思考。比如今年的“人与路”,究其实就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境遇的关系问题。路者,道路也。中国古圣先贤谈“道”谈“道统”,西哲海德格尔将其名著名为“林中路”。就整个人类而言,路是人走出来的。就某个个体而言,他面临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境遇则往往不是他能够选择的。但是他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道路。当然,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去走人生之路,往往就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这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行不由径是正人君子,走旁门左道的就是小人?立登要路津、三思而后行孰为智者?迷途而知返、撞死南墙不回头谁是勇士?踯躅不前是懦夫?路路通达一定春风得意?穷途末路能否柳暗花明?

李白感叹“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现代人高呼“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人物个性、境遇的差异,抑或是时代的不同-------这些都需要辩证分析。辩证分析需要全面而有重点:比如“人与路”,无论根据一般原理,还是根据作文题所提供饿材料,这主观客观两方面之中,应该强调主观方面的主体性、创造性。比如个人和社会(集体)、民主和法制、全局和局部、自由和必然、个别和一般、现象和本质、中西方文化---------这些对举而出的话题固然可以作辩证分析,如果作文题目只涉及某一方面,我们也应当自然想起另一方面,或者给它选择一个“对象”,这在许多大家的文章中真可谓屡见不鲜啊!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不仅神采飞扬而且鞭辟入里,个中奥秘就是因为运用了辩证思维:将“中国人”一分为二,由“自信力”联想到“他信力”、“自欺力”等等。这篇文章我们多读几遍是很值得的。

进一步说,各种“道路”各有什么特点?走各种道路的人行为心理各有什么不同?这些特点如何形成又将产生何种后果影响?均可以深入展开特性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辩证分析等等。这些思维方法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只不过是“不自觉地使用”罢了。我们学习这些方法,就是要学会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比如“说谦虚”这个话题,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路,而且可以形成若干种类型的论说文:

一、谦虚是一种美德。(阐释型论说文)

1、谦虚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2、谦虚就是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虚心接受;

二、人所以能够谦虚的原因(原因分析性论说文)

1、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

2、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3、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

4、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胸怀远大志向。

三、谦虚的好处——谦虚使人进步(结果分析型论说文)

1、谦虚让你永不自满,永远保持进取精神;

2、谦虚让你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改进;

3、谦虚让你与同学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谦虚和骄傲的对比(对比型论说文)

1、表现的不同;2、本质的不同;3、结果的不同。

五、谦虚和自卑、虚伪不是一回事(比较型论说文)

(提纲与“三”大致相同。)

六、如何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胸怀大志方能虚怀若谷(决策型论说文,提纲与“二”大致相同,最后指出,胸怀大志是各个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七、谦虚未必使人进步(“反弹琵琶型”论说文,其实就是在确立中心论点时运用了辩证思维)

1、简述“谦虚能够使人进步”;2、指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取得进步还需要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进步的环境,等等。

这七种类型的文章,分别采用了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比较分析、决策分析、辩证分析。其实在每一类文章中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好有一比:“分析”,相当于做“白案师傅”,把各种原料切碎了;接下来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对象,把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当一把“红案师傅”,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便可以烧成口味各异、

风格不同的美味佳肴了。如此分析习惯成为自然,审题列纲自然会神思泉涌、笔下生风了。

我这里想强调一下“特定情境、对象”。在审题列纲时,我们不仅要“审”好题,而且要“知人论世”、“审时度势”,要根据自己熟悉的社会现实,为自己的作文设定一种假想的情境,设定一个假想的对象,这样,虽然看似给自己“戴镣铐”、添麻烦,但是可以明确了写作目的,明确了如何写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写作的情感、灵感,可谓“一石三鸟”啊!这个“设定情境、对象”的训练,可以和审题列纲“的训练同时进行,以期养成习惯。

往远处说,学会这些思维方法,作用不仅是写作文用得上,立身行事、思考问题都用得上呢。扬州中学语文组同人二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致力于思维训练,已经形成系列教材,全国许多专业报刊曾经作专题报导,这里只能简要提及了。

三是语言表达。狭义的语言表达就是遣词造句,那主要依靠语感。语感是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感”者,感觉、感性之谓也。语感确实具有感性经验的色彩,它的培养发展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决非一日之功,决非学习一点“语修逻文”的知识、理论就能够解决问题的。浏览各类文章;精读、品味名家名篇,有些篇目熟读成颂;写写随笔,注意推敲字句;再进一步说,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些都有利于语感的培养。到了高二,这方面当然不能轻言放弃,但是应该心中有数:想走捷径想“速成”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每次作文,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注意文面的整洁美观,尽量减少病句、错别字,那肯定会有效果的。

广义的语言表达,涉及文章的审题列纲、谋篇布局,与遣词造句相比,它更多的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审题列纲、谋篇布局方面的训练,将会有明显的成效。关于审题列纲,前面谈思维方法时已经涉及。关于谋篇布局的方法,这里再补充说几句。其实审题列纲、谋篇布局是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论点(中心思想)、分论点确定后,文章的段落结构也就大体成为定局。再谈“谋篇布局”,重点无非是从文章学角度考虑:如何加强表达效果。从全篇来看,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承上启下、过渡转折;如何突出全篇主旨、“立一篇之警策”;从每一段来看,如何突出段落的主旨,如何运用段首概括句,使得每一个段落既是具体而微的精美短文而又全文一气贯通:这些都属于“谋篇布局”的问题,都属于文章技法层面的问题。应该说,掌握一些基本知识以后经过训练,是能够比较迅速地看到效果的。以前人们视之为雕虫小技,鄙薄甚至嘲笑“文章作法”,也未免过激。在重视大问题的同时也不该忽略这些小问题吧。

如何写好作文,这个话题谈了多少年。重知识?重能力?重积累?重训练?重感悟?重情感?现在业内人士认为写作是一种“智慧”。“智慧”这个概念正如新课程中的“语文素养”一样,带有很强的综合性,上面所说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包容其中。实践证明,我们将以上说的三个方面落实了,久而久之,素养就会提高了,智慧就会生成了。

谈“支招”谈“应考”总有消极的意味,对于还需要长时期与语文学习打交道的同学(包括已经完成高中学业即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同学),我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下工夫,“无招之招”才是高招:在提高自己整体素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养: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素养之间,也是辩证统一关系——海德格尔有言:语言是人存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