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 知识扩展 > 《雨说》课文说明

《雨说》课文说明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13:17:21

郑愁予的诗历来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据说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后,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声。

而这首《雨说》在诗人原有的风格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这是一首写给孩子们的诗,因此诗人采用了一种无比亲切、欢快、并带有祝福意味的声音和语调。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留意诗人在这个开头所用的括号,它仿佛预示了雨的“出场”,又蓄积着某种久久的期待。“雨”在诗人笔下,是一种如此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它来到大地,不仅要“探访”大地上所有的生命,不仅要满足牧场、田圃、小溪的忍受了一冬的期待,更要去亲近、祝福那些可爱的“爱玩”的孩子们。“雨说”,其实也就是诗人在说。诗人恰到好处地把握和运用了这种亲切欢快、不无调皮而又饱含着祝福和诗情的语调,从而形成了一种富有魅力的诗的声音,一种动人的诗的韵律。

值得称道的是这首诗的语言。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见我笑斜了翅膀”(它令人想起杜甫的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就透出一种为人们所熟识和陶醉的古典的美;不仅如此,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对象,运用一些特别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例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等等,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动人的、令人感到无比亲切的美。在修辞手法上,诗人除了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把“雨”想像成一种善解人意的生命存在,也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的转化,例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不仅把具体可感的“嘴里的那份(苹果的)甜”,恰切地变为“我祝福的心意”,而且以这样的诗句结尾,暗示了一种诗的祝福的力量:它会直达人心,进入孩子们的生命中。

无疑,和一些富有思想深度的诗相比,《雨说》这首诗是“清浅”的,但是这种“清浅”自有它的美和价值,要写出这样的诗也是不那么容易的。在中国古典诗论上,就有“穷苦之辞易好,欢愉之辞难工”之说,但郑愁予的这首诗却是个例外。它的“清浅”和“欢愉”,不仅恰到好处地适合年少的阅读对象,而且会告诉他们什么是诗,什么是语言的魅力,怎样感受到生命的美,以及怎样更“勇敢地笑”,等等。可以说,要写出这样的诗,不仅要具有诗的语言能力,更要有对生命的饱满的爱,要有诗人的才情和一颗率性而发、本真如初的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