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语文知识 > 课外知识 > 高中作文奶奶的谚语

高中作文奶奶的谚语

更新时间:2024-04-25 02:28:05

  奶奶清朝末年(1907年)生于豫东农村。三岁丧父,九岁失慈。到我家后,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年年如是,长年不辍。她用纺花、织布积攒的钱置10亩地。10亩地上年年长出沉甸甸的麦穗、红扑扑的高粱。赶集的路过地头都会赞叹:“啧啧,多好的庄稼!”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逐渐懂事。那时,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我和奶奶一家8口便生活在太康农村,家境拮据。奶奶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让我们兄弟姐妹5个吃饱饭,就成了她整天揪心的事儿。那时节,粮食紧张,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太康农村秋季遍地都是红薯。家家户户见天喝的是红薯汤,吃的是红薯馍,就连我家用的醋,也是奶奶用高粱壳、红瓦盆自制的红薯醋。一家人没有一个不觉得“烧心”。我不爱吃,奶奶就说:“窝窝头,沾秦椒,越吃越上膘。”还说,“嫌饭吃没饭吃,嫌衣穿没衣穿,嫌媳妇打光汉(光棍儿)。”逗得我哈哈大笑,饭也吃得香了。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生产队按户头将白萝卜、红萝卜分了36份儿(当时全队共36户人家),然后抓阄儿。分萝卜的当晚,奶奶会拣了大个儿的,洗净,切丝儿,先炒了让我们就着红薯馍吃,并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有病不用开处方。”那时候,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奶奶无可奈何的解嘲,还是养生的秘诀。

  奶奶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富有文采的谚语却影响了我的童年,乃至改变了我的一生。她比喻不多说话的人,就说“没嘴的葫芦”;形容一个人不会花言巧语,就说“嘴里噙块冰冰也化不出水来”;教育人不要离群儿,就说“独木不成林”,“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好,也要绿叶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就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卖啥吆喝啥”;当我对某一样农活有畏难情绪时,就说“眼怕手不怕”;日子艰苦时,就说“瓜不苦不甜”;她的“吃落生(花生)剥皮儿,听话听音儿”,“吃饭先尝尝,做事先想想”使我成熟;她的“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教我正直廉洁;她的“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催我警醒。遇到挫折,只要想起奶奶的“不吃黄连不知苦,事不经过不知难”,我便豁然开朗。奶奶的这些谚语,越品越觉得意味深长。

  每当我迷茫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奶奶的谚语:“白天是照耀我前进的太阳,夜晚是亮在我心中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