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搜网 > 语文知识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3-29 18:03:16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

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 分(fèn)外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

(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